關鍵字
:
文:徐光蓉教授/媽盟常務理事
夏天才開始,致命的熱浪襲捲南歐,西班牙、葡萄牙與法國多處氣溫已超過攝氏40度,義大利部分地區禁止午後戶外工作;希臘、土耳其野火肆掠,數萬民眾緊急撤離家園;南半球智利、阿根廷與烏拉圭多處氣溫驟降至零下,發生多起遊民凍死街頭,政府為維持民眾取暖需求開始限制工業用電。
中國貴州一週內兩度遭受三十年一遇的豪雨,暴雨隨後轉北至四川、甘肅、陜西、湖北與河南等地,河水氾濫成災。美國德州在七月四日晚上降下相當一個月的雨量,突然暴漲的河水席捲岸邊的暑期營地,至今已超過100人罹難。
極端天氣成常態,未來可能有加速的跡象
今年發生的每一起極端天氣現象,在本世紀初都是前所未聞的極罕見事件,如今卻接二連三的出現,過去難以置信的極端天氣,今天已然成為常態。國際間氣候協商從199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一屆締約國大會(COP 1)至今,已邁入第31年,人為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僅沒有減少,總排放量反而增加一倍多。
氣候不僅持續改變,而且有加速的跡象,未來會有更多、更極端、更難預測的天氣。人們雖然已意識到未來的世界將與現在截然不同,只不過國際社會缺乏積極改變的氛圍,台灣也是如此。大家為什麼都如此地消極不設法改變現狀?
艾克森公司:知道化石能源會造成氣候的改變,但選擇隱瞞
全球氣候行動窒礙難行,大部分應該歸因於化石能源產業長久以來堅持獲利凌駕一切的結果! 2015年媒體調查發現,艾克森(Exxon)公司多份內部文件顯示,早在1970年代艾克森公司已經知道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CO2會嚴重改變氣候,並精準地預測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與所造成的增溫。
但艾克森選擇隱瞞這些發現,還刻意散佈對氣候變遷科學的許多不實質疑,阻撓可能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的行動,讓企業持續獲取豐厚的利潤。當氣候變遷問題日益明顯時,以「太多未知」,「時機還不成熟」,「要看全球發展如何,再決定」等說辭推拖,不採取減量行動。更在2024年3月,艾克森執行長接受專訪時,將氣候變遷問題的嚴重,扭曲為「因再生能源昂貴,所以民眾不願埋單」所造成!
化石燃料是罪魁禍首,但在COP28才出現
化石能源業者透過長期建立的政商關係,積極參與國際氣候協商,企圖影響決議內容。雖然許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氣候變遷是因為人為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效應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與氟氯碳化物等造成,其中又以化石燃料使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為罪魁禍首。卻一直等到2023年,在阿聯酋舉辦的COP28,「化石」兩字才首度出現在UNFCCC決議文中。
為何需要等近30年? 是化石能源業者強力介入國際氣候協商的結果;去年在亞塞拜然舉辦的COP29,化石能源業者派出1700位代表參與,雖然比COP28的2456人少,但仍超過10個氣候最脆弱國家代表總和! 這兩次締約國大會的主席都曾擔任原油公司主管,這些努力推銷化石能源業者哪有可能認真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
化石能源業者還透過公關公司轉移國際社會設法限制化石能源開採與使用的努力。2004年紐約奧美廣告公司為重塑英國石油公司(BP)形象,創造出「碳足跡」概念與計算公式,這個非常成功的行銷,至今在全球仍被廣泛使用。個人可以算出日常通勤、餐飲、購物、旅遊等行為釋放的二氧化碳量,關心氣候變遷問題者常為自己的排放深感良心不安。其實,「碳足跡計算」是將減緩氣候變遷的責任推給消費者 – 讓人誤以為氣候變遷是因為人類的過度需求造成,不是化石能源公司的責任。
跨國化石能源公司試圖漂綠形象
2018-2019年殼牌(Shell),英國石油,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蘭(Chevron)與道達爾(Total)五個主要跨國化石能源公司花費近兩億美元,宣傳他們進行哪些的氣候行動,以漂綠他們的形象。根據2023年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分析顯示,這些經費主要是用於操控、延緩與阻擋相關國家的氣候政策,這些跨國化石能源公司再生能源發展僅佔總投資一成不到。殼牌公司氣候變遷主管於2018年承認該公司曾介入2015年巴黎協議文字草擬,其中包括極具爭議性的第六條 – 容許公司可以利用碳交易機制從市場購買他處產生的碳權,抵減公司所產生的碳排放。
最近幾回UNFCCC締約國大會都在產油國家舉辦,更凸顯「利益衝突」的嚴重。今年底第三十次締約國大會(COP30)將在巴西舉行,雖然巴西總統魯拉過去屢屢倡議綠色經濟,自詡為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領導者,巴西九成以上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並呼籲全球各國以群體力量因應氣候變遷。但最近卻大肆開放化石能源開採,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為全球第七大產油國,希望將以石油出口作為能源轉型的財務來源。如果巴西政府期望國際社會用更多化石能源,怎有可能支持減少化石能源使用。
氣候變遷的錯誤資訊可能來自既得利益者
延宕氣候行動的另一個原因是猖獗氾濫的錯誤氣候資訊。六月中,國際資訊環境專家小組(International Panel o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PIE)發表針對2015年至2025年間的300份報告分析結果,認為因應氣候變遷危機的努力,系統性地被錯誤的資訊(包括氣候變遷的成因以及現有的解決方案)阻擋或拖延,這些錯誤的資訊多來自化石能源產業,極右政黨以及部分政府,故意錯誤解讀可能的解決方案,再透過社群媒體不斷放大謊言,攻擊立場不同的政治人物、公務人員,以阻撓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讓民眾無所適從,喪失對政府的信心,增加政策間協調的困難。
錯誤的氣候訊息包羅萬象,有從根本否定一切的「氣候變遷是假議題」,還有提供虛幻、昂貴、不切實際,但容許化石能源繼續使用的氣候解方,如自然為本的解方,碳捕捉與封存,改變太陽輻射與海洋施肥等;甚至陰謀論,例如:年初南加州野火是因美國政府破壞販賣兒童人口所用的通道引發! 主要錯誤資訊分為幾個層次;不承認氣候變遷現狀,阻撓禁用化石能源的訴求以及干擾氣候行動。
學者評估:延宕氣候行動,難以達成全球增溫控制在1.5度的目標
根據學者評估,如果希望全球增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人類必須在2030年前將總排放減半,並於2050年前達到碳中性;民眾如果缺乏正確的氣候變遷資訊,怎可能選出正確的政策,政治人物也沒有能力改變現狀轉換成應該有的行動,排放減半或碳中性,在錯誤的資訊氾濫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達到,不正視氣候資訊正確的重要,氣候危機就可能轉變成氣候災難。歐盟國家正設法修改社群媒體管理規範以反制錯誤訊息,並改善氣候變遷相關教育,培養民眾辨識錯誤資訊的能力。
在台灣,不少人認同艾克森執行長誤導之辭,以為減緩氣候變遷的措施過於昂貴,不該埋單。早在2006年史登(Nicholas Stern)的氣候變遷經濟報告(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就明確指出:如果人類不採取減碳行動,未來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與風險將會達全球每年5-20% (或更高) GDP;如果即刻開始減量,成本可以控制在全球1%GDP左右。
如果人類不改變經濟活動的型態,2035年大氣總溫室效應氣體濃度就可能達工業革命前的兩倍;本世紀末將增至工業革命前的3倍,人類將進入一個前所未知的世界。2013年初,史登承認現實情況比他2006年報告所述險峻許多,如果一直延宕缺乏行動,扭轉氣候變化的機會在2030年前就可能消逝無蹤。
沒有人可以獨立生存,唯有共同參與,才能改變現狀
其實,「碳足跡」計算是假設大家有選擇生活型態的自由,現實情況並非如此,沒有人能獨立於既有社會政治體系生存,個人的二氧化碳排放與現有政經體制息息相關:有沒有適當的大眾運輸、安全的步行空間,有沒有提供足夠的再生能源,是否有足夠的低耗能房舍等。相關的設施的存在與否是社會與政治共同努力推動的結果,不是個人的良心問題。單靠每一個人的良心無法減緩氣候變遷問題,唯有共同參與、群策群力施壓政治人物才有機會改變現狀。
脫離化石燃料、提高再生能源才是可靠的方案
能源轉型以因應氣候變遷是一件困難的工作,但不該因為困難而假裝問題不存在或畏縮不前,或交給碳交易市場就認為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即使困難重重,我們也必須認真面對問題,從理解開始設法逐一化解各項困難。
誠實面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 - 決策者必需有這樣的政治勇氣面對困難,尋求解決方案。2023年在阿聯酋舉行的COP28,清楚地在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決定中指出:脫離化石燃料,在2030年前提高再生能源為目前的三倍,能源效率提高為現有的兩倍,才是控制增溫在攝氏1.5度內的最可行方案。
※此篇文章同步投稿於: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