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炎疫情中,核綠共存的神話面臨考驗

能源萬象

關鍵字

在肺炎疫情中,核綠共存的神話面臨考驗


文/Tony Yen (媽盟特約撰述)​

肺炎疫情下,核能機組的調度彈性能力首次被大規模考驗。就目前來看,它們仍無法和大規模綠能良好搭配。

正當COVID-19疫情在歐洲持續肆虐、使用電量大幅下降的同時,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則逆勢成長。這造成了不論核能、燃煤、還是其他傳統電廠發電量的大幅下降。在3月28日到4月26日的30天中,歐洲用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4%、燃煤發電量下降了超過40%、燃氣發電量下降30%、核能發電量則也下降了16%


在各個仍保有核能機組的歐洲國家當中,核能發電量都受到不小衝擊。我前一篇文章已經說明瑞典和法國的狀況:法國核能發電量相較去年,在第一季下降了將近10%,法國電力企業也預估今年其核能機群的發電量只會達到300TWh,這不到去年(379.5TWh)發電量的八成。英國核能機群在第一季的發電佔比僅有15.3%,這是2008年第三季以來史上最低的單季發電量。德國核能發電量在第一季(16.41TWh)則相較去年(19.72TWh)下降了1/6。另一方面,前述這些國家在第一季的綠能發電佔比都達到歷史紀錄:法國綠能達到23.8%、英國達到44.6%、德國則達到55.1%。

德國2020年第一季各種能源別的公用淨發電量。圖片來源


不過,核能發電量的下降,有兩種可能:其一是核能機群不夠彈性,因此在綠能大幅增加時,部分機組必須維持在最小運轉容量、甚至停機,以讓其他傳統電廠和綠能滿足電力系統所需的彈性能力;其二是核能機群彈性能力充足,在綠能大增時可以完全搭配殘載變動、迅速升降載。究竟哪一種敘述更符合實際情況,我們必須從實證資料討論。


各國在線核能對殘載變動的反應仍不充分

Carbon Brief的分析指出,在復活節(用電需求大減而綠能佔比增高時),除了德法兩國的核能機組以外,歐洲其他國家的核能機組都沒有很明顯的彈性調度-即使負批售電價發生的時候亦同。


德法兩國核能機組較有彈性的原因,我們此前已有說明:德國的核能機組即將除役,因此不用太擔憂過度升降載的長期效應;法國則是核能機組過多,被迫犧牲部分機組的經濟性和核安來做升降載。但這種做法對於試圖核能機群的長期運作,非常不利;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看到法國核能機群集體爆出核安疑慮、必須大規模停機檢測的例子,2016年冬季用電高峰時,甚至有1/3左右的機組非預期性停機而影響供電裕度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彈性核能」的模範生法國,也因為預期接下來用電需求持續減少,而決定將數部機組自電網解聯;這樣的效應會持續至2022年,因此法電對2021年和2022年的核能年發電量預測,都比往年要低。

在4/12-4/13日復活節假期中,
德國線上的五部核能機組有兩部幾乎沒有任何調度。

 

(續前一張圖的圖說)另外三部有兩部僅在負電價發生時做小幅降載,
最後一部才有60%的降載幅度。德國核能機群的彈性調度做法和法國的機群相似:
犧牲部分機組的經濟性和核安,換取大部分機組的非彈性運轉。


Sizewall的啟示:大電廠對電網的危害

Sizewall第二核電廠是英國裝置容量最大的傳統電廠(恰巧也是由法電營運),今夏極有可能被英國的電力調度業者National Grid要求慣常性維持在50%的運轉功率。論者解釋,這樣的要求有兩個原因:

其一,英國核能機組因為不具有調度彈性,無法進入備轉容量或其他輔助服務市場,也無法提供電網所需的慣性(National Grid的說法是,目前它只使用燃煤和燃氣電廠來維持慣性)。因此,當殘載因為用電需求低、綠能佔比高而大幅降低時,仍有必要維持一定程度的燃氣機組,以滿足所謂的系統必載(system must run)。

另外,當殘載較小時,單一大電廠突發性故障解聯,對於電力系統的各種穩定度指標(頻率、電壓等)的影響也更為劇烈。因此在預期低殘載時段增加的情況下,降低在線傳統電廠的運轉功率,能有效降低它們突然故障對電力系統穩定度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核能以外,National Grid也同樣尋求即時調度再生能源電廠的可能性。然而當National Grid願意補償Sizewall減少發電的損失時,再生能源電廠彈性調度對綠能業者的潛在損失,似乎就不在目前的討論範疇中。這是十分諷刺的情況,因為即時性的彈性調度對電網供需平衡的價值,較慣常性降低出力更高。

或許單一大型傳統電廠對電網的負面衝擊實在太大,使National Grid不敢得罪法電,而將該企業因核綠相斥的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也是能源轉型過程中,另一個應減少大型傳統電廠的理由吧。但如果「英國核四」之稱的Hinkley Point第三核電廠在202?年上線,這個問題只會更加嚴峻。



結論:核綠相斥的問題仍無根本性解方

不論擁核者如何吹噓核能的高度彈性能力,核綠相斥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風光等變動型再生能源在2017年的發電佔比為6%,其削減率就達26%,根本原因便是核能機群沒有做任何彈性調度,使綠能必須做額外削減出力;作為比較,德國在風光發電佔比相近的時候,削減率不到1%。在日本,不具調度彈性的核能機組,也正在影響綠能的正常出力潛能,造成實質性的「以核擋綠」。

在綠能發電大增時,將部分核能機組維持在最小運轉容量、甚至停機,或許能在短期內和綠能勉強搭配,但當綠能發電量日益增加的時候,這樣的作法無法根本性解決兩者的系統衝突。肺炎疫情下,核綠相斥的問題被凸顯,核綠共存的神話也面臨嚴重考驗。

本文從實證資料論證晚近歐洲核綠相斥的情況。核綠相斥的經濟學原理,請見另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