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核能?澳洲電力學界、業者、工會皆不買單 SEPTEMBER 2, 2019 核能議題 關鍵字 : *封面圖片:澳洲主要新聞媒體Sky News專題報導,在這一波批判聲浪當中, 最令人意外的恐怕是澳洲電力產業工會的立場。 電力產業工會全國秘書Allen Hicks的投書中指出, 即使新核電廠計畫看起來能夠替工會成員增加就業機會,他們仍然反對這個政策。 發展核能?澳洲電力學界、業者、工會皆不買單 文/Tony Yen (媽盟特約撰述) 看到「重啟核四」、「2035年核能發電佔比達20%」等妄想變成國民黨總統大選擬提名人韓國瑜的能源政見,或許讓人無言以對,但近年來世界各地總有一些試圖違背潮流、推廣核能的政治勢力,澳洲便是台灣之外另一個案例。 保守派政府棄成熟綠能不顧的核能大夢 事實上,澳洲近幾年能源轉型的進程,再再讓專家跌破眼鏡,而且已經不僅止於綠能發展較為領先的南澳、塔斯馬尼亞等州:該國的綠能發電佔比在2018年已經來到20%,比十年前訂出的目標早兩年達成。已經有研究指出,照澳洲目前綠能裝置容量的成長速度,在2030年代初期就可以達到100%電力由綠能供應的目標。 Green Energy Markets的圖表顯示了澳洲綠能在2018年的巨量成長 除了發電裝置的裝設之外,澳洲的需量反應制度、電網級新式儲能、電網強化、以及傳統電廠轉作同步補償器等等增進電力系統整體彈性能力的措施,也都會是其他能源轉型後進國家未來能夠參考的珍貴案例。 不過,能源轉型持續發生的前提是政府上下一心持續支持;而目前執政的保守派聯盟,並沒有打算全力衝刺綠能,甚至在近日提出解除核能電廠的禁見法令,開始研議在澳洲發展核產業鏈、興建新核電廠的可行性。 學界、業者:未來需要的是能彈性調度的供電裝置,核煤不是選項 針對聯盟政府荒謬的提案,澳洲各界做了諸多批判。能源轉型專家Mark Diesendorf便指出,新建核電廠和發展綠能相比,毫無經濟上的正當性,只有同時發展核武工業,才能讓核電廠成為有吸引力的選項;因此他擔憂澳洲發展核能可能會造成核擴散,引發鄰近地域的核武競賽。 澳洲學會(The Australia Institute)近日發出的報告則指出,從南澳的實際經驗顯示,非彈性「基載型電廠」,比如核能或燃煤,無法整合進一個變動型再生能源佔比極高的電力系統。 「南澳州在7月的基載需求是多少?」報告問道。「答案是沒有任何基載需求,而且以後也不會再有了...在南澳、在全澳洲、乃至全世界,消滅基載是通往以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轉型正在造成的結果。」 南澳在2019年7月的殘載歷線。在744小時中,有44小時該州有負的殘載。 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能讓任何傳統電廠24小時滿載發電、充當傳統「基載」角色的電力需求。 在澳洲國會備詢電力市場管制機關、調度機關、以及法規制定機關等不同機構的從業者對核能的看法時,他們也給出了類似的答案:變動型再生能源(風能、光能等)是目前新建供電裝置中最好的選項,與之搭配的則必須是能快速反應的彈性機組。 「我不認為我們會想要很多固定出力的機組。我們要的是能迅速升降載並根據市場狀況做調整的機組。」AEMO的總系統設計暨工程師Alex Wonhas說道。 即使是核物理背景出身的Ziggy Switkowski在接受國會備詢時也承認,大型核能機組(GW級的那種)在澳洲已經沒有商用的可能、也不會有投資者想開發。「核能越來越貴,且一個完整的核能計畫歷時至少需要五個執政週期才能完成。」 Switkowski因此把希望寄託在小型反應爐上。但小型反應爐的單位裝置成本高出傳統核電廠50%、新建風能光能四到五倍以上。不論聯盟政府怎麼推銷,電力系統的相關從業者顯然對新核電廠興趣缺缺。 電力產業工會:新核電廠太貴、太慢、太不安全 在這一波批判聲浪當中,最令人意外的恐怕是澳洲電力產業工會的立場。電力產業工會全國秘書Allen Hicks的投書中指出,即使新核電廠計畫看起來能夠替工會成員增加就業機會,他們仍然反對這個政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新核電廠太貴又太慢了,相比發展其他供電裝置,發展核能對電力產業工會的成員並沒有任何正面就業效益。 「在澳洲要蓋完一座核電廠至少需要十年,而包括光能、風能、電池儲能在內同樣規模的供電組合,在兩年內就可以完工。」 (讀者在這裡可以比較前面所說的100%時程研究:在核能真正能夠上線的2030年代,澳洲早就可以靠綠能供應100%的電力了!) 除了經濟面的考量以外,從搖籃到墳墓的核安疑慮也讓工會無法支持這項科技。 「在第一線承擔輻射風險的,不會是那在國會上或廣播節目裡大聲替核產業發聲的高談闊論者們;承擔這些風險的肯定是鈾礦工人和電廠員工等工人們。」 「工會不可能合理化將我們的成員推入危險的政策;我們也不需要這麼做。澳洲能源轉型進程中不需要引入如此高風險的能源選選項。零碳排、可再生的能源和儲能系統十分豐富,相關科技的進展也十分神速。我們需要的只是政府和投資者全心全意投入在綠能產業當中,而不被核能白日夢分散心思。」 不過,我個人認為該文最後一段話才是亮點,也非常有既視感。 「目前唯一比核廢料半衰期更長的東西,似乎是澳洲核產業鏈倡議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