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590 項結果

《地球燒緩慢》podcast 頻道上線囉

《地球燒緩慢》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於podcast頻道推出的節目。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在2022年正式改名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希望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如氣候變遷、能源政策,特別是氣候行動!

媽盟 2025《校園淨零列車》

一直到六月,淨零列車將開到全台各地的校園,和不同年齡層的同學們分享更多淨零知識!

革命前奏曲》倉促的核電延役 沒有核安

台灣碩果僅存,仍在運轉的核三廠2號機,於2025年5月中屆滿40年,即將正式除役,台灣也將進入「非核家園」。在野黨立委為了核三廠延役,陸續提出九個《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企圖變更原有核電廠換照期限:由必須在「運轉期限屆滿前5至15年提出申請」,改為「執照有效期限屆滿前1個月至6個月內提出」或僅需於「期效屆滿前提出」。

追問東京核污染的科學家們 — 受到壓力而最終被拒絕的污染研究論文(四)

2019年3月8日,《科學報告》期刊的編輯告知宇都宮聰等幾位論文作者,他們拒絕了論文 — 在經過同儕審查並接受的兩年之後...

“這些資訊對政府很敏感” — 受到壓力而最終被拒絕的汙染研究論文(三)

2016年6月,最重要的地球化學國際會議 Goldschmidt 大會在橫濱市舉行,九州大學的環境放射化學家宇都宮聰受邀做大會演講,他提及關於東京空氣濾網樣本的研究,在大會受到廣泛關注甚至報導。

日媒社論:輕視國民的核電回歸 — 日本政府第7次基本能源計畫介紹(二)

日本政府對再生能源的預期目標屢屢拉升,這次則是商用太陽能提早6年成為最便宜電源。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仍然在輕視民意的批評下,推動成本無上限的核電。

日本預期再生佔比4-5成 企業要求更高 — 日本政府第7次基本能源計畫介紹(一)

日本政府在2025年2月18日,決定了第7次基本能源計畫。預計2040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將提高到40%至50%,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這也是日本近十年來再生能源發展不斷成長,官方預計目標屢屢上升的結果。

《2025/03/31新聞稿》民團嚴正抗議立委不應草率修法讓核電延役 國民黨放水核安、核災風險由全民承擔?

今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由召委國民黨立委葛如鈞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集環團同步在立法院外舉辦記者會,呼籲立委不應無視核安風險,迴避爭議與實質討論,依賴人數優勢送出委員會,將嚴正警告國民黨與民眾黨若草率修法,將造成核安破洞,使全民承擔核災風險。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電子報 2025.3.31】

政策宣導、最新活動、專文賞析

媽盟3.29~3.30參與【2025 大港開唱x NGO 議題村 】

媽盟到大港開唱 NGO 村和大家喝茶啦!我們不只來談氣候,還請大家喝茶,一起來最台式的「港」式飲茶,聊聊未來!

或將帶給日本公關危機 - 受到壓力而最終被拒絕的污染研究論文(二)

在福島核災後發現的不溶性的銫富微粒(以銫-137為主,另含有其他許多放射性物質),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然而,一篇關於東京銫富微粒污染的論文,遭遇壓力而被期刊拒絕。

在體內待上35年的輻射微粒 - 受到壓力而最終被拒絕的污染研究論文(一)

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時,出現了過往核災沒看過的、富含放射性銫的放射性微粒子(以銫-137為主,另含有其他許多放射性物質),由於它不溶於水,和過去認知的放射性銫不同,過往對內部器官被曝劑量的評估也不再適用,為人體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

《2025/03/11新聞稿》福島核災14周年記者會 勿忘核災教訓 要核電不顧核安?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於311福島核災週年召開聯合記者會,除了強調勿忘福島核災教訓,還要請在野黨回答社會大眾,為何只要核電不顧核安? 呼籲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應先排入核安三法、核廢選址法,讓台灣的核電安全標準與先進國家對齊,解決核廢料爭議,才有資格談是否繼續使用核電。

美國用新核電 家戶電費近百萬日圓 — 國際上多個新核電成本膨脹2-7倍(下)

簡單地說,目前建造一座核電廠的成本高昂,總金額達到原預算的幾倍的情況並不罕見,在日本受到關注。在2024年的一場電視政策辯論上,日本政黨令和新選組的長谷川羽衣子說:「核電的成本、風險與工期都不符合現實,法國最近雖然有新的(弗拉曼維爾)核電廠,但工期延長了12年,成本增加2兆日幣。

美國用新核電 家戶電費近百萬日圓 — 國際上多個新核電成本膨脹2-7倍(上)

「一年電費百萬日圓的憤怒」2024年9月底的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新近運轉的美國核電,在一年之內讓電價暴漲2倍。近年新運轉或建設中的核電廠,成本超出最初預估3-4倍不等,為消費者帶來沉重的負擔。

《第二屆氣候溝通學院》系列課程和營隊來了! 【氣候溝通 x 影像報導 x 在地田野】

你知道台灣已經正在面對許多極端氣候問題嗎?氣候變遷議題席捲全球,不管是國家政策、企業、校園都為要達到「淨零」、「永續」而努力。但氣候變遷議題不僅僅是政策及統計數字上的減碳議題,更是許多人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一但極端氣候事件災害發生,便是攸關身家性命的重要問題。背起電腦、帶起相機,讓我們一起帶著一顆謙虛及對土地好奇的心,走入台灣的山林海洋,進行一場田野調查。

革命前奏曲》川普的行政命令對美國、對全球與台灣氣候變遷策略的影響

2025年1月20日川普二度就職成為美國第47屆總統,就職當天就簽署了26項行政命令,撤銷拜登總統任內的百餘項行政命令,在能源與氣候變遷議題上,鼓勵化石能源開採與退出國際氣候公約...

非核眾議員大勝 — 世界最大日本柏崎刈羽核電廠重啟遭遇民意反彈(下)

新潟縣在2024年一連串的核電重啟紛擾之中,政治版圖產生相當的變化。10月眾議院選舉後,新當選的6位眾議員有5位隸屬於標榜非核的立憲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