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後,為了去除輻射污染,衍生大量無處可去的輻射污染土。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5月,由NHK對其他縣市政府做的問卷調查卻顯示,不管是再利用或者最終儲存,沒有一個地方政府表明願意接受。
在日本建築節能標章中間的部分是隔熱性能,用來判斷「熱能從建築內部逸失出去的容易程度」與「外面日照的熱能容易進入建築內部的程度」。
許多人飽受睡眠品質不好的困擾,但不知降低室內溫差或許可以改善。在日本,購買房屋的消費者,可以從一小張簡易的圖表,一目瞭然地了解房屋的節能性能,挑選節能性能好,能夠保持室內恆溫,提升睡眠品質的好房子。
夏天才開始,致命的熱浪襲捲南歐,西班牙、葡萄牙與法國多處氣溫已超過攝氏40度,義大利部分地區禁止午後戶外工作;希臘、土耳其野火肆掠,數萬民眾緊急撤離家園;南半球智利、阿根廷與烏拉圭多處氣溫驟降至零下,發生多起遊民凍死街頭,政府為維持民眾取暖需求開始限制工業用電。
在台灣被誤會成解決核廢問題的「再處理」,在日本挫折連連,也不是世界處理核廢的主流方法。
在台灣,提到高階核廢料何去何從,常有民眾因為流言誤導,以為核廢可以透過「再處理」解決。
然而,所謂的「再處理」不代表核廢就會消失,甚至還會衍生其他核廢。最近,一份從日本送往國外再處理之後的核廢回國,遭到地方政府拒收...
《地球燒緩慢》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於podcast頻道推出的節目。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在2022年正式改名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希望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如氣候變遷、能源政策,特別是氣候行動!
一直到六月,淨零列車將開到全台各地的校園,和不同年齡層的同學們分享更多淨零知識!
在這兩年蔚為話題,進入一般民眾生活的生成式AI,給運算處理的數據中心增加了用電需求。而在日本的北海道,許多公司前來設置100%使用綠電的數據中心;為追求所謂的「綠色數據中心」,諸多日本知名企業還組成研究節能技術的組織。
2024年經濟部公布的「AI用電5年成長8倍」,給許多人留下「AI用電很兇、用電可能吃緊」的印象。與此同時,日本關於數據中心節能或者100%使用綠電的進展也消息不斷。
教宗方濟各對於福島核災與能源轉型的關切,並不僅只於2019年時訪問日本的行程。早在2015年,教宗收到來自日本公民記者MAKO與災民愛澤卓見的信件之後,大約過了兩個月,後者就收到了教宗的回信。
梵蒂岡在4月21日發佈羅馬教宗方濟各逝世的消息。作為天主教最高領導人物與對世界深遠的影響力,各界自然展開追思與評價。而在核電、核災等議題,方濟各也曾留下評論,在他死後再一次地引起世人回想。
5月17日核能三廠二號機運轉滿40年,運轉執照到期,正式停機準備除役。停機前核能僅提供全台不及3%電力,停機減少的發電量很容易由其他電廠補足。
日本政府的「核電回歸」,因為罔顧民意而成為去年執政黨敗選原因之一,加上核電廠事故不斷,今年的參議院選舉,恐怕也不樂觀。
2025年2月第7次能源基本計劃定案,遭批評輕視國民。同年3月媒體披露,政府先前向核電廠周邊地方徵詢核災避難計劃意見,最後只給出空口無憑的回應。
福島核災與廣島原爆,時常在汙染量上做對比。2011年8月,經濟産業省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發表數據,單純計算福島核災放出的銫137,為廣島原爆的168.5倍。碘131為2.5倍。據2012年5月報導,東京電力修正數據,福島核災放射性銫放出量,相當於4023顆廣島原子彈,也是車諾比核災的4倍多。
一位在廣島原爆當時,只有11歲的男孩回憶道:「我的母親全身燒傷,連頭髮也是,這樣穿著燈籠褲的她,像是不存在這個世間的事物。她顧慮著我的安危,總算是回到了家。當時我的臉腫到眼睛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