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由召委國民黨立委葛如鈞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集環團同步在立法院外舉辦記者會,呼籲立委不應無視核安風險,迴避爭議與實質討論,依賴人數優勢送出委員會,將嚴正警告國民黨與民眾黨若草率修法,將造成核安破洞,使全民承擔核災風險。
《地球燒緩慢》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於podcast頻道推出的節目。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在2022年正式改名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希望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如氣候變遷、能源政策,特別是氣候行動!
媽盟到大港開唱 NGO 村和大家喝茶啦!我們不只來談氣候,還請大家喝茶,一起來最台式的「港」式飲茶,聊聊未來!
一直到六月,淨零列車將開到全台各地的校園,和不同年齡層的同學們分享更多淨零知識!
在福島核災後發現的不溶性的銫富微粒(以銫-137為主,另含有其他許多放射性物質),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然而,一篇關於東京銫富微粒污染的論文,遭遇壓力而被期刊拒絕。
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時,出現了過往核災沒看過的、富含放射性銫的放射性微粒子(以銫-137為主,另含有其他許多放射性物質),由於它不溶於水,和過去認知的放射性銫不同,過往對內部器官被曝劑量的評估也不再適用,為人體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於311福島核災週年召開聯合記者會,除了強調勿忘福島核災教訓,還要請在野黨回答社會大眾,為何只要核電不顧核安? 呼籲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應先排入核安三法、核廢選址法,讓台灣的核電安全標準與先進國家對齊,解決核廢料爭議,才有資格談是否繼續使用核電。
簡單地說,目前建造一座核電廠的成本高昂,總金額達到原預算的幾倍的情況並不罕見,在日本受到關注。在2024年的一場電視政策辯論上,日本政黨令和新選組的長谷川羽衣子說:「核電的成本、風險與工期都不符合現實,法國最近雖然有新的(弗拉曼維爾)核電廠,但工期延長了12年,成本增加2兆日幣。
「一年電費百萬日圓的憤怒」2024年9月底的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新近運轉的美國核電,在一年之內讓電價暴漲2倍。近年新運轉或建設中的核電廠,成本超出最初預估3-4倍不等,為消費者帶來沉重的負擔。
你知道台灣已經正在面對許多極端氣候問題嗎?氣候變遷議題席捲全球,不管是國家政策、企業、校園都為要達到「淨零」、「永續」而努力。但氣候變遷議題不僅僅是政策及統計數字上的減碳議題,更是許多人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一但極端氣候事件災害發生,便是攸關身家性命的重要問題。背起電腦、帶起相機,讓我們一起帶著一顆謙虛及對土地好奇的心,走入台灣的山林海洋,進行一場田野調查。
2025年1月20日川普二度就職成為美國第47屆總統,就職當天就簽署了26項行政命令,撤銷拜登總統任內的百餘項行政命令,在能源與氣候變遷議題上,鼓勵化石能源開採與退出國際氣候公約...
新潟縣在2024年一連串的核電重啟紛擾之中,政治版圖產生相當的變化。10月眾議院選舉後,新當選的6位眾議員有5位隸屬於標榜非核的立憲民主黨。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金融機構已經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一員。金融機構不僅是資金流動的核心,還能透過投資決策、貸款政策和風險管理,直接影響企業和政府的淨零決策。
日本暨世界最大的新潟縣柏崎刈羽核電廠,在持續一年的(7號機組)重啟紛擾中,非核的立憲民主黨於2024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大勝,在新潟縣6席中囊括5席。2025年1月,訴求公投的連署達14萬以上,民意反彈持續擴大。
前陣子日本軟體銀行集團會長孫正義最近和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並承諾千億美元投資而成為媒體焦點。另一方面,較不為人所知的是,孫正義在福島核災後創設了「自然能源財團」,並在2024年底發表了,以零核電為基礎的日本能源未來方案。
著名的日本音樂天團「Mr.Children」,在台灣也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該團體的製作人小林武史,還是能源研究組織「自然能源財團」的監事。2024年末,正值日本政府研議新版能源基本計劃,打算進一步擁核的時候,「自然能源財團」則在聖誕節前夕發表了一份,以零核電為基礎的日本未來能源方案。
福島核災後過了13年,在福島縣38萬名未成年人裡,罹患甲狀腺癌的已經有380位。原本應該是一年百萬人裡只有1-2名罹患的疾病,災後每1000人就有1位。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仍不承認是輻射被曝所致。那又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