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環境部公告《碳費收費辦法》,目的是藉徵收碳費作為經濟誘因工具,達成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及各階段管制目標。不過,《碳費收費辦法》沒有任何罰則,讓所設的規範形同具文;台灣的碳費徵收其實只是為了應付歐盟即將上路的邊境碳稅制度(CBAM)而設置,與能否達成台灣中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無關。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於8月8日召開,賴總統在台電董事長報告後裁示:在能源政策上,當前政府的重要工作是:第一,要確保穩定供電;第二,優先努力開發多元綠電;第三,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
本次營隊的主題之一「水」,將學員帶進一座鮮為人知的河中小島,看著各式各樣的防洪尺標和舊港遺跡,我們循循善誘,試圖透過議題引導學員,問出切合在地的問題,從觀察中培養好奇心。學員須和在地居民接觸,依循耆老的口述歷史脈絡,抽絲剝繭、反覆玩味「氣候變遷下會消失的OO」。
長久以來,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遠低於國際期望,賴總統或許希望藉由「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成立能帶領台灣迎頭趕上。因應氣候變遷的能源政策不是只有電的問題,台灣需要什麼樣的能源服務,要多少才夠,如何降低能源消費端與生產端的浪費等問題,都需要細緻的討論。
2024年5月8日,來自26個國家的90個團體聯名向日本政府遞交請願書,要求日本不要對海外輸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海外封存計畫)。
2023年2月,政府正式將2015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除了將蔡總統的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列入法條外,還增添溫室氣體排放之稅費機制。5月開始,將徵收「碳費」訊息陸續在媒體出現,去年8月底升格的環境部為此展開與社會各界的意見溝通,預備從2024年碳排開始徵收。不過至今,2024年4月,「碳費」機制資訊僅官網「碳費收費辦法(草案)條文架構」6頁投影片...
你知道台灣已經正在面對許多極端氣候問題嗎?氣候變遷議題席捲全球,不管是國家政策、企業、校園都為要達到「淨零」、「永續」而努力。但氣候變遷議題不僅僅是政策及統計數字上的減碳議題,更是許多人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一但極端氣候事件災害發生,便是攸關身家性命的重要問題。背起電腦、帶起相機,讓我們一起帶著一顆謙虛及對土地好奇的心,走入台灣的山林海洋,進行一場田野調查。
日本建築企業積水房屋,在今年2月初發佈消息,經全球環境信息中心CDP(原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檢核,該企業在氣候變遷、森林保護與水資源保全三個環境領域都被評選為A級,成為2023年度的A級名單企業之一,也是日本住宅建設業界第一家與唯一得到3A評等的企業。
《地球燒緩慢》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於podcast頻道推出的節目。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在2022年正式改名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希望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如氣候變遷、能源政策,特別是氣候行動!
日本近年一起為了近兩萬棵樹木生命的護樹運動,獲得數千人連署響應,吸引多家媒體跟進報導。過程中,護樹團體學習運用公部門的方法,促成行政措施的改善,並邀請專家為樹木做診斷,強化專業知識與群眾基礎。
近8成民調受訪者擔心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 網民最擔心空氣品質其次是極端天氣
2024年總統與立委選舉剛落幕,新的執政團隊雖然要等到5月就任,現在就應該思考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並以公正、有效率的方式進行能源轉型,這是新政府必須立即面對的嚴肅課題之一。
在 “加班“ 23小時候,大會給了讓人不滿意但勉予接受的結果:逐步轉型擺脫化石燃料、2030年前再生能源增加兩倍及能源效率增加一倍,以力保守住1.5度的關卡。
雖然有22國提出2050年前《三倍核能宣言》,但沒有成為大會決議。
核能發電從來就不是UNFCCC締約國大會認可的減碳方案。22國擁核國家場外的倡議應該為推動核能發電列入被認可的碳交易機制,並因此獲得跨國金融機構核電放款。
全球「氣候變遷表現指標」(CCPI index)結果,今年台灣與過去7年相似,仍落在表現最差的一組,今年第61名。與去年相較下落候後4名,但因今年增加4國,總計評估63國與歐盟,台灣今年排名與去年(第57名)都是倒數第7名,沒有多少改變。
距離2024年總統大選僅剩兩個月時間,媒體充斥著非綠陣營能不能整合的新聞:是郭柯配、侯柯配、還是各自發展?國際沸沸揚揚的氣候變遷議題,只在10月底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缺席「淨零台灣氣候對話論壇」受到些許關注。
為了因應歐盟即將實施的邊境碳稅(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制度,由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的「台灣碳權交易所」於8月7日正式成立,初期將以「代購」環保署認證的國外碳權及「碳盤查」為工作重點,待《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立法後,最快於明年進行自願性碳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