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換人,核能就能復活嗎? NOVEMBER 3, 2020 核能議題 關鍵字 : 美國、選舉、核能、川普、拜登 美國總統換人,核能就能復活嗎? 文/Tony Yen (媽盟特約撰述) – 不論如何把核能包裝成下一代減碳明星的宣傳口號,也不敵成本和社會觀感等現實考量 – *美國民眾對於不同能源技術選項的正面和負面觀感比較。圖片來源 前幾天聽了一集訪問台裔美人總統大選會投誰的podcast,裡面挺川或挺拜的論調大多都是大家熟悉的老套說法,倒是一位核工系的同學支持拜登的論點,相對創新卻又天真:簡單來說,他的大意就是拜登當選,美國核能就會有希望;要減碳,非核能不行!(畢竟如果大家發現單靠綠能就能減碳的話,他跟他系上的同學們不就得趕快轉行了嗎?) 新式核能在美國毫無前景 「深度低碳必定需要核能」當然是核工產業為了自身生存所必須不斷對社會大眾宣傳的。但核能所謂的必要性,根本不存在;學界早已有為數眾多的能源系統研究,指出100%再生能源的路徑不僅可行、甚至更便宜。因此,核能支持者若欲說服社會大眾要繼續保留他們熱愛的技術選項,最少也必須證明他們的技術不僅在未來 ╴ 可以快速蓋出來 可以量產 要比綠能加儲能更具成本有效性才行 而目前新式核能的發展,證明了前三個要件核能大概都辦不到。現在美國最有希望完成的新式核能計畫是NuScale計畫,這個最早2030年才能完工的計畫總裝置容量不過720MW,而昂貴的成本衍生的風險,使計畫還沒開始前就已經有七座原本加入計畫的城市取消投資在該專案上。也有報導指出,小型核能反應爐雖然標榜比傳統核電廠更安全,但其緊急冷卻系統的安全性,目前也仍未確認。 核能產業這些根本性的阻礙,是不管哪一個候選人當選總統、或哪個政黨控制參眾兩院,都難以克服的。隨著綠能加上儲能的成本不斷降低,核能的正當性只會不斷減少。 核能在美國的社會觀感相對綠能極差 另一個在討論美國能源未來常被忽略的事情是,核能在美國的社會觀感和綠能相比相對極差。9月一份美國人民對不同能源好感度的調查結果如下:對太陽能抱正面觀感者有84%、對風能77%、核煤則皆不到30%;負面觀感來看,核煤與綠能的差異也很大:對核能抱負面觀感接近50%、對燃煤則有58%,但對太陽能抱負面觀感者僅8%、對風能抱負面觀感者則也只有12%。另外,即使支持核能發電的民眾,大多數也反對住家附近設置核廢料最終處置廠。只有超過住家50英哩(80公里),贊同設置者才會大於反對者。 這代表,相較於發展綠能,選擇核能這個技術選項,可能造成更大的社會衝突,核能發電的鄰避性,其實也比綠能嚴重許多;事實上,不論川普還是拜登都反對在內華達州設置核廢最終處置廠,也就是說目前美國是沒有一個確定的核廢最終處置廠位址的!而這也是傳統核電廠若欲持續使用上不可迴避的風險。 核能在支持綠色新政的民主黨進步派陣營中,也非必要、甚至是不應納入的選項。民主黨初選中聲望較高的進步派候選人Bernie Sanders和Elizabeth Warren皆反對將核能納入綠色新政當中;美國綠色新政的頭號倡議者Alexandria Ocasio-Cortez起草的決議案中,也明文指出綠色新政的目標之一是「讓美國的電力需求能100%由乾淨、可再生、且零碳排的能源來源供應」(第7頁第18行至第24行)。 倘若拜登當選,我們當然無法排除民主黨內進步派和建制派磨合過程中,核能產業和其附屬遊說團體試圖改變綠色新政內涵的可能性(正如他們在歐洲正試圖操作的);但在核能的經濟性和必要性站不住腳、核安核廢問題卻持續無解、且民眾顯然偏好綠能遠勝過核能的情況下,認為美國的核能在任何一個黨派的候選人主政下就能「再次偉大起來」,無異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