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缺電所以需要核電,這論點非常薄弱。」針對福島核災後,第一次為了新建核電廠啟動的地質調查,日本能源政策專家橘川武郎在受訪時如此表示(下圖)。
2025是台灣氣候政策的關鍵年份,台灣10個關心氣候變遷的環境團體,發起11/1「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提出三大韌性主題11項訴求。在聯合國COP30大會前夕,將台灣民間期望加嚴氣候承諾,要求政府提出符合淨零路徑的2035減碳目標、堅守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等訴求積極表達。我們也邀請百工百業站出來,一起上街,為氣候而走,氣候調適護未來,打造韌性台灣!
(續前文)少用一度電,不只是發電廠少發一度電而已,若是火電或核電,由於能源轉換效率約在3-6成不等,沒能轉換成電力的能量,變成熱能排放到大氣或大海,會等於給地球加溫。因此節電是一石多鳥,省燃料也少讓地球發燒。
在台灣,一般人對於環保做節能之類的口號,目標可能是具體的節省電費,或者不那麼直觀的愛地球;而在日本,若干高效率的節能設備,把目標設定在減少天然氣、天然氣船運輸,甚至是火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