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媽盟直播室 每周五上線 (目前更新至第 53 集)

活動訊息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從2018年開始,每週製作一集「媽盟直播室」專訪短片,邀請國內外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來和大家探討有關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環境、空污、節能、減碳、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安全、核廢處理等等攸關大家安全、健康與福祉的關鍵議題。

2021年度  目前更新至第 53 集


(影片排序為新 → 舊)

Episode 53(點入連結) – IEA:全球對潔淨能源技術及建設的投資必須成長三倍
內容:                                 
國際能源署(IEA)今年發布《2021全球能源展望》時指出,要達到『2050淨零排放情境』,未來十年,全球對潔淨能源技術及建設的投資必須成長三倍,但轉型的負擔,其實比想像中輕,有些立即能帶來收益。《2021全球能源展望》認為全球解決減排落差的關鍵解方是:電動化、提升能源效率、解決甲烷洩漏、及加強創新量能。


Episode 52(點入連結) – 核四危險獲共識 啟封公投未過關
內容:                                     
今年17號核四啟封商轉的公投案投票結果:同意3,804,755票,不同意4,262,517票,不通過。相較於2018年意涵相似的公投案,同意票少了200萬票,不同意票多了25萬票。


Episode 51(點入連結) – 台灣2050淨零碳排 充滿機會與挑戰
內容:                                    
面對氣候緊急以及追隨國際減碳腳步,台灣也宣布2050淨零碳排目標,並且要明確入法。這意味著,台灣得從目前進行中的能源轉型,大步伐走向淨零轉型。前往英國參加COP26的立法委員洪申翰指出,在氣候治理中,必須面對極端氣候的災害風險,同時也有產業的轉型風險。充滿機會,也飽含挑戰。


Episode 50(點如連結) – 格拉斯哥氣候盟約刺激台灣淨零期程
內容: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產生的「格拉斯哥氣候盟約」雖然不盡人意,但總體來說,對全球淨零還是產生了同儕壓力的效果。台灣前往與會的立法委員洪申翰表示,淨零已經是國際的共識,發展再生能源或其他新能源是各國努力的目標,核電完全無足輕重。
 

Episode 49(點入連結) – 違規事件層出不窮  重挫核四工程品質
內容:                                   
核四自 1999 年興建,最終在 2014 年封存,15 年間,發生自行「變更設計」、「不符安保要求」、「廠區淹水」等高達 512 起的違規事件,其中人為疏失201件,施工不當123件,爐心熔毀疑慮62件,偷工減料57件,嚴重衝擊核四工程品質!


Episode 48 (點入連結) – 變更設計 淹水 全黑 核四工安令人擔憂!
內容:                                 
興建時程超過20年的核四,工程安全問題最讓人擔憂,包括:工程變更設計超過千餘項、數次淹水導致廠房及設備泡水;甚至一度因為漏水,水滴進入電力接線箱,導致喪失外電長達72小時。


Episode 47 (點入連結) – COP26結論:最樂觀估算本世紀末全球增溫1.8°C
內容:                          
比預定時間延長一天才取得共識得以閉幕的COP26,各方有褒有貶。雖然出爐了《格拉斯哥氣候盟約》(Glasgow Climate Pact),成為史上第一次提及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但是因為中國與印度的阻撓,煤炭使用,協議文字從「逐步淘汰」(phase out),改為「逐步減少」(phase down),引起歐洲及小島國家代表不滿,更讓COP26大會主席夏瑪(Alok Sharma)一度哽咽道歉。根據估算,如果各國都能謹守承諾,本世紀末全球增溫大約1.8°C。


Episode 46 (點入連結) – 能源轉型首年檢討:工業減碳未落實 能源稅付之闕如 公民電廠待努力
內容:
台灣能源轉型第一年的執行報告書,雖然看得出進展,但仍有多處需要公民一起督促的,例如應於2020提出的能源稅規劃,財政部以環保署已經規劃碳稅為由,而沒有執行;大用電戶的能源轉型責任未落實;工業減碳,量能不足;公民電廠離目標落差太大。


Episode 45(點入連結) – 能源轉型首年報告:燃氣電力占比超過燃煤 減核排碳係數未增
內容:
根據最新發布的台灣能源轉型執行報告書,2020年台電系統的發電量佔比,燃氣已經正式超過燃煤,每一度電的排碳係數雖然下降了,但比預期目標還有0.01的落差,可是打破了主張用核電者認為不用核電,排碳係數會大增的不實說法。


Episode 44 (點入連結) – COP26倍受矚目卻困難重重!
內容:
因為疫情延遲一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議COP26(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第26次大會)終於要在今年10月底召開,因為事關全球能不能在本世紀末增溫不超過攝氏兩度,所以倍受矚目。但開會前,不到一半締約國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此次會期要達成預期的效果,難度很高。


Episode 43(點入連結) – 全球核電發電佔比下降3.9% 夕陽產業已成定局
內容:
根據《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1)雖然去年全球有七個新的核電反應爐開始運轉,但是全球核電的發電佔比卻下降了3.9%,如果排除中國,降幅更高達5.1%。核電在全球發電佔比已經從1996年的17.5%,降到2020年的10.1%。核電在電力新建市場中已經無關緊要!


Episode 42(點入連結) – 中國依賴燃煤  減碳壓力大
內容:
中國承諾要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最新統計,全世界的燃煤使用中,中國佔了53.7%;而根據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中國的能源使用比例中,煤的比例佔了68.8%,而且還在境內蓋新的燃煤電廠。中國要實踐承諾,壓力很大!


Episode 41(點入連結) – 淨零是真減碳?還是數字遊戲?
內容:
為了能在本世紀末,全球增溫不超過兩度的目標,各國力求在2050年能夠達到淨零碳排,方法包括了減排、固碳、碳捕捉、碳交易---等等,其中負碳排被寄予很高的期待。但是研究學者擔心,如果大量借助負碳排,恐怕無法真正減碳。


Episode 40(點入連結) – 核電機組量產仍不可行!
內容:
《富比士》(Fobes)最近有一篇評論員文章說,如果核能反應爐有可能量產化,並且像太陽能、風能一樣的成本下降,核電就能普及。但就現實面而言,目前全球的核電機組都愈蓋愈貴,預算不斷增加,蓋核電的國家愈來愈少;被寄予厚望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SMR)也無法順利開發。核電機組量產仍不可行。


Episode 39(點入連結) – 保護臭氧層有利於全球減碳!
內容:
每年9月16日是國際臭氧日,因為1987年9月16日制定的《蒙特婁議定書》,要求各國禁用氟氯碳化物等會破壞臭氧層的人造化學物質,34年下來,臭氧層正逐漸復原中,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


Episode 38(點入連結) – 核電廠人為疏失最要命!
內容:
今年7月27日核二廠控制室值班人員在移動座椅時,不慎觸碰到壓克力保護罩導致主蒸汽隔離閥關閉,致使反應器急停,一口氣停掉了將近1GW的電力。台電事後承認是人為疏失,並說這是犯了最低級的錯誤。然而翻翻國際上核災意外的歷史發現,人為疏失恰恰是核災發生的最可怕原因!


Episode 37(點入連結) – MSCI:多家上市公司碳排數據未反映真實
內容:
根據全球知名的金融指數編製公司MSCI(明晟)今年五月的淨零追蹤指標(MSCI Net-Zero Tracker),若以2050年之前,控制氣溫上升在攝氏1.5度的初步目標,全球大約9,300多家上市公司必須限制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當量)的直接排放總量設限在614億噸,但以目前每年約110億噸的排放量,差不多再過5年多,這個額度就會用光。而更糟糕的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碳排數據並沒有包括產業鏈的上下游廠商所排放的量,未能反映真實。


Episode 36 (點入連結) – IPCC:2040年全球升溫預計超過 1.5°C
內容: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近發表最新的氣候變化科學解讀報告。報告指出,除非立即有迅速和大規模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將全球升溫限制於比前工業時代高 1.5°C 甚至 2°C 以內,都將難以實現。報告預測,在未來幾十年,在全球所有地區,氣候變化都加劇。當全球變暖 1.5°C ,熱浪會增加、夏季節會更長、冬季會更短。當全球升溫 2°C ,會有更多達到農業和健康的關鍵臨界值的極端高溫出現。


Episode 35 (點入連結) –《氣候透明度報告》:COVID-19救濟計畫影響減碳!
內容:
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將近8成的G20國家,雖然逐漸制定2050零碳排放政策,但排放依舊增加,與控制增溫小於1.5C路徑有很大差距。剛出爐的2020《氣候透明度報告》更顯示,這些國家的COVID-19救濟計畫的刺激支出,有30%流向破壞環境、高碳排產業,離減碳目標愈來愈遠!


Episode 34 (點入連結) – Fit for 55: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
內容:
能源生產和消耗占了歐盟排放量的75%,為加速能源轉型以達減碳目標,歐盟「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即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需達40%,所有成員國都將分別針對各個部門(交通、供暖與製冷、建築與營造)使用的再生能源訂出具體目標,同時明定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


Episode 33(點入連結)– 歐盟Fit for 55減排方案將引爆碳關稅戰!
內容:
歐盟2021年7月生效的《歐洲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歐盟執委會提出了「Fit for 55」減排方案,將擴大歐盟碳交易體系(ETS),2030年起取消航空業免費排放配額。同時完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外國的鋼鐵或鋁等高碳排商品必須購買配額,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Episode 32(點入連結) – IRENA:1.5°C路徑的投資將加倍回收!
內容: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今年發布的《世界能源轉型展望》指出,逐步淘汰煤炭,限制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來促進快速下降和管理轉型,以及採用技術、政策和市場解决方案,將使全球能源系統步入實現 1.5°C 途徑的軌道。在能源轉型上花費的每一美元都會增加價值在 2 美元到 5.5 美元之間的收益。


Episode 31(點入連結) – 2020年CO2排放雖減少 氣候變遷影響仍加劇!
內容: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去(2020)年全球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各國都限制了許多經濟活動,全球的CO2排放比前一年度減少了7%。但是,氣候變遷的影響依舊存在,各地高溫創新紀錄,野火次數增多,颶風強度增強。


Episode 30 - 歐洲第三代壓水式反應爐走進死胡同!
內容:
臺灣的核四廠蓋了快20年,無法完工。歐洲第三代壓水式反應爐也有同樣困境:芬蘭的廠蓋了超過16年,造價增為原始經費的四倍;在中國的反應爐,則發生燃料棒破損、輻射可能外溢的危機。


Episode 29(點入連結) – WWF:不減碳 人類將絕後!
內容: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到本世紀末,如果增溫2度,其影響將數倍於增溫1.5度;許多物種將消失,現存人類可能成為最後一代人。


Episode 28 (點入連結)-龐大的核電利益集團妨礙能源轉型!
內容:
福島核災到今年滿10年,慘劇不僅尚未結束,甚至可能禍及鄰國。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撰文指出,將核能轉換成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是必然的選擇,但是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從中作梗。結構核電利益集團,是改革的第一步!


Episode 27(點入連結) – Ren21:全球發展再生能源的目標與實際行動有落差!
內容:
儘管再生能源近年來有驚人的成長,但在各國總能源結構佔比上,變化差異並不大。根據21世紀再生能源國際政策網絡最新的年度報告顯示,儘管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經比化石燃料便宜、更具市場競爭力,但是化石燃料仍舊勢力龐大。各國如果要達到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所有的經濟活動發展都要想到再生能源。


Episode 26(點入連結) – IEA:2050淨零碳排  不需要投資新的化石燃料!
內容:
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年五月發布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特別報告,提出了全球達到 2050 淨零碳排的可行路徑,並指出:「不需要投資新的化石燃料。」同時,還排除了2021年以後,增加新的油氣田、煤礦和擴建礦山的可能性。這份報告淨零碳排的轉型路徑和時程,全球政府皆可參考。


Episode 25(點入連結) – 乾旱將更頻繁 台灣應嚴加防範森林火警!
內容:
今年五月份,臺灣玉山杜鵑營地因為登山客的疏忽,發生森林火災,一連燒了12天,燒掉超過70公頃的林地。其實,每年10月到隔年的五月,都是臺灣森林火災頻傳的月份,氣候變遷的影響,讓臺灣某些月份乾旱的情況,愈發嚴重,增加森林救火的難度。


Episode 24(點入連結) – 臺電夏季歲修大發電機組引爭議!
內容:
臺灣今年五月用電創歷年五月新高,卻傳出有四座大機組進入歲修,違背經濟部能源局往年要求6至9月不排大修的政策,也引發民眾對供電可能吃緊的恐慌。事實上,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候,已經讓臺灣在五月就進入了高溫的夏季,面對日益增加的供電需求,臺電的機組歲修政策顯得捉襟見肘。


Episode 23(點入連結) – 限電原因各不同 儲能調度不可少
內容:
今年五月,臺電在備載容量超過10%的情況下,居然發生了兩次原因各不相同的分區限電,其中一次更花了6個小時,才全面恢復供電。面對極端氣候,臺灣五月份高溫將成為日常,需要重新檢視、思考全國電力調度規劃,其中儲能更需要積極推進。


Episode 22 (點入連結) – 核四外海確認有活動斷層 電廠耐震遠遠不足
內容:
過去核四廠的海域調查,台電公司絕口不提「斷層」,只用「線型」代替。但是在中央地調所109年的會議記錄中,推翻過去認為非活動斷層的認知;認定距離核四廠5公里內的近岸有活動斷層,10公里內也有一條長達40公里的活動斷層,總斷層長度至少90公里,參加會議的全數委員同意提案修正核四廠址地動值計算,也顯示目前核四0.4g的耐震力遠遠不足。


Episode 21(點入連結) – 核四安檢未過關 即便重啟也無法立即使用 
內容:
「核四重啟」公投案的提案方說,核四已經完工,重啟就能使用。但根據原能會的審查資料顯示,核四至今二號機沒有完工,一號機的功能測試也沒有完全審核通過,因應福島核災的強化措施更沒有完成,如果通過重啟,要發電使用需要花不少時間。


Episode 20(點入連結) – 地球日之後 國際2030減碳承諾不亮眼
內容:
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地球日邀集40國元首召開氣候領袖高峰會,希望各國能提估更積極的減碳目標。根據與國家提出的新的減碳目標,估計增溫可以減少0.2度,但是距離本世紀末增溫不超過2度甚至是1.5度,仍有很大距離。


Episode 19(點入連結) – 天然氣將成為脫碳過程中的秋扇!
內容:
天然氣經常被視為減碳過程中,從燃煤轉換到再生能源中的過渡期能源。歐盟雖然訂了2050年淨零碳排的期程,但是天然氣基礎設施的興建仍在計畫並執行中。估計如果真的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話,目前的擴建計劃將有870億歐元成為滯留成本!


Episode 18(點入連結) – 台灣宣布積極佈署2050淨零碳排可能路徑!
內容:
美國總統拜登邀請40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在今年地球日召開領導人氣候峰會,舉世矚目。氣候治理,成為各國彰顯國際領導力的新賽道,「低碳經濟競賽」也正式開跑。台灣雖然沒有在這場高峰會談上,但是蔡英文總統宣布臺灣也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Episode 17 (點入連結) – 最後一道防線不牢靠?核四廠圍阻體品質堪虞!
內容:
圍阻體一般被視為核電廠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耐震、抗撞擊的要求都非常嚴格,芬蘭興建中的核電廠還一度因為品質不符合要求,打掉重蓋。但目前封存中的核四廠圍阻體混凝土不僅被發現過有報紙、保特瓶,鋼筋水泥圍阻體內襯鋼製襯鈑還多處被貫穿,核島區建物、設備穿孔和防火防護工程的厚度縮減一半等問題,品質堪虞,安全堪憂。


Episode 16 (點入連結) – 水情拉警報!2050年全球缺水將達40%!
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最新2021「世界水發展報告」指出,全球近40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遭受缺水之苦,而氣候變遷更加劇了全球水資源的壓力。到2050年全球需要比現在多60%食物供應,對應應該增加50%灌溉,但實際僅可能增加10%供水,缺水將達40%!

Episode 15 - 核四位在活動斷層上 耐震係數不夠

內容:
根據台電委託中央地質調查所對核四海域進行的地質調查資料,地調所判定在核四鄰近海岸發現的F2地質構造,可能為「活動斷層」,且多個活動斷層可能連為同一條斷層,學者警告這將導致核四目前的耐震係數與設計遠遠不足,呼籲終結核四重啟的計畫。


Episode 14 (點入連結) – 福島核災10周年 台灣66%民眾支持以綠能取代核電
內容:
今年是日本福島核災十周年,根據最近一份關於「國人核能發電意向調查」,66%受訪民眾表示,支持政府目前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的政策。此外,有近45%受訪民眾反對啟封核四,支持者比例是38.3%。


Episode 13(點入連結) – 德州大停電原因:獨立電網與危機處理慢半拍!
內容:
今年2月中嚴寒氣候突襲美國西南部,德州爆發大規模停電,大約400萬戶人家在天寒地凍下無電可用,民眾多人死傷。雖然是因為創一個多世紀以來最低溫紀錄,但是德州在2011年也曾爆發類似的狀況,此次前所未見的電力危機也不是完全無法預料。德州的發電業者卻未能對其系統進行充分的冬季禦寒措施,而該州的電網營運商在危機爆發前低估了備用電力容量的需求,之後危機處理又太慢,未能告知電力業者進行分區輪流停電,來防止電網崩潰,終造成此次悲劇!


Episode 12( 點入連結) –  核電無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危機!
內容:
比爾蓋茲最近為投資「第四代核電」到處奔走募資,擁核者以此做為核電減碳的說詞。但事實上,「第四代核電」至今是紙上作業,根本還沒獲得設計許可;各國興建中的核電廠,不僅興建成本超過原本預算數倍,工期也愈拖愈長,對於減緩氣候變遷緩不濟急。而且運轉中核電廠有安全疑慮,核廢料至今無法妥善處理,更可能導致核武擴散。企圖以核電減緩氣候變遷,不僅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更是飲鴆止渴!


Episode 11(點入連結) – 福島核災10周年 各國核電佔比大幅縮減
內容:
日本福島核災到今年滿10年,但核災輻射影響、核電機組安全等問題,迄今很難解決。核災前,日本有54座核電機組,核災後剩33座;核災發生後,全部機組停下來檢查,再重新批核運轉,到今年一月只有4座正常運轉中。全球有核電的國家也因為福島核災的關係,重新審視核電安全,德國將於2022廢核;2020年核電比例佔71%的法國,能源計畫是2035年核電佔比降到35%以下,2050年之後,核電將更無足輕重了!


Episode 10 -「碳定價」不能再遲疑了!
內容:
「碳定價」政策被認為是基於成本有效性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重要工具之一,藉由將排放溫室氣體的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促使排放源進行溫室氣體減量。但是該定多少才是合宜的呢?目前國際上標準不一,效果也不一樣。目前傳出台灣可能一噸碳定價新台幣100元左右。一般認為價格偏低,效益恐怕不彰!


Episode 9 (點入連結) – 台灣「2050淨零碳排」有機會入法嗎?
內容:
台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自民國104年公布實施以來,已經到了須按條文規範,每五年檢討行動綱領的時候。環保署去年底提出修法並將法案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民意代表則相對提出了「氣候變遷行動法」。兩個版本最大的差異在於「2050淨零碳排」要不要入法!


Episode 8 (點入連結) – 「負碳排」可能被過度高估了!
內容:
承諾要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國家中,有些所採取的策略,很大比例依賴類似碳捕捉封存這種「負碳排」技術。英國智庫最近提醒,這技術還不可靠,目前沒有相關的產業,何時會有?不知道!價錢多少?也不確定!與其依賴不知的未來,不如現在積極的節能減碳,努力發展再生能源,比較實際!


Episode 7(點入連結) – 減少食物浪費 從整理冰箱開始
內容:
很多人過節後,家中的冰箱堆滿了之前購買過期卻未烹煮的食材;或是開心買了新食材回家一打開卻發現「啊!上次才買過這個……」沒有妥善管理的冰箱,不僅浪費能源,更是造成大量食物浪費的主要原因!


Episode 6 (點入連結) – 守護環境 從減少食物浪費開始
內容:
年節將近,許多人開始採購食物/食材,您擬了採購清單了嗎?您預估採購的食材都會被用完?食物都能吃完嗎?根據統計,全臺一天的廚餘量,可以堆出70棟台北101大樓。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呼籲大家在採購前,先計畫再消費,而且吃在地、吃當季,以減少浪費、減少碳排。


Episode 5 (點入連結) – 2020年美國天災損失高達950億美金!
內容: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日前公布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全美發生22起財損超過10億美元(約新臺幣282.6億元)的大型天災、造成262人死亡,以及950億美元(約新臺幣2.68兆元)災損,創下自1980年以來最高紀錄,凸顯極端氣候威脅日趨嚴重。


Episode 4 (點入連結) – 2020極端氣候破紀錄 積極減碳莫等閒
內容:
剛過去的2020年一整年,全球都受到’COVID-19疫情肆虐,不少人類活動因而停擺,但是氣候危機並未停竭。英國衛報整理了2020年國際間的極端天氣發現,2020年可能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而每一個月份全球各地也都有破紀錄的氣候災害。讓我們回顧並記住這些氣候災害,在新一年進一步關注氣候危機,實踐低碳生活。


Episode 3 (點入連結) – COVID-19並沒有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差距!
內容:
聯合國環境署最新的年度《排放差距報告》發現,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世界仍朝著截至本世紀末升溫突破3℃的方向發展。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包括土地利用變化)更創下了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CO2e)的歷史新高。


Episode 2 (點入連結) – 歐盟:2030前減排55%溫室氣體
內容:
為遏止全球暖化,歐盟各國去年底達成共識,將在2030年以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5%;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強調,歐盟正走在2050年前實現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的正確道路上。但為達成目標,各國恐須大幅修改能源與運輸政策,並增加對仰賴煤炭國家的投資,協助其能源轉型等。


Episode 1 (點入連結) – 氣候變遷將令台灣枯水期水荒更加嚴重!
內容:
每年到了冬天枯水期,台灣南部水荒情況嚴重,有時甚至得犧牲農業灌溉,去提供給工業與民生用水。根據中研院與國家救災中心的研究,如果無視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在本世紀末,連北台灣都可能有水荒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