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社論:輕視國民的核電回歸 — 日本政府第7次基本能源計畫介紹(二)

能源萬象

日媒社論:輕視國民的核電回歸
— 日本政府第7次基本能源計畫介紹(二)


文:宋瑞文 / 媽盟特約撰述

前言:上回介紹了日本政府對再生能源的預期目標屢屢拉升,這次則是商用太陽能提早
6年成為最便宜電源。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仍然在輕視民意的批評下,推動成本無上限的核電。

*圖說:第7次能源基本計劃的電源成本圖表局部,核電(日文:原子力)跟往常一樣,
是唯一成本沒有上限,以『~』標注的電源。(來源:經產省



(續前文)金融家、城南信用金庫名譽顧問吉原毅曾說:「計算成本是我們金融機構的專業,看資源能源廳的資料,只有核電成本寫『每千瓦xx日圓~』加了多餘的『~』(上圖),大到無限大都有可能。這種下下策的真正意思,不看穿是不行的。」


太陽能成本提早6年下降

2021年日本政府發表的第6次能源計劃裡,2020年商用太陽能的成本為12日圓/kWh(不含政策經費),高於燃煤、燃氣與核電等,當時預期2030年時,商用太陽能將成為最便宜電源,然而事隔不滿4年,商用太陽能已經提早6年成為最便宜電源。

另一方面,有別於日本政府的試算,能源智庫自然能源財團
2024年的屋頂太陽能報告指出,綜合多個研究機關的試算,2022年太陽能成本為8.8日圓/kWh,預期2035年時將降至4.2日圓/kWh。相對地,日本政府對商用太陽能的預測,是20406.6-8.4日圓/kWh,兩者落差或達1倍以上。


輕視國民的核電回歸

輕視國民的核電回歸」、「核電回歸沒有道理」在日本政府7能源基本計劃於2月定案之後,部分新聞社論接連抨擊核電回歸政策。

*圖說:對於第7次能源基本計劃裡的核電回歸部分,
有社論以「輕視國民」形容之。(來源:東京新聞



因為在此之前,擁核的自民黨政府收到創紀錄的公眾反對意見;最大核電廠的重啟爭議,導致地方選區崩盤;還有老舊核電事故連連,都為核電回歸的政策蒙上陰影。

自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從
2014年的第4次能源基本計劃到2021年第6次能源基本計劃,都記載著「盡可能地減少對核電的依賴」。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往往日本在宣布擁核政策的時候,台灣媒體往往以「政策大轉彎」形容。

其實,福島核災隔年
2012年就有核電廠重啟;2014年,在距離福島核災最近一次的第4次能源基本計劃裡,決定繼續使用核電,其後2018年第5次能源基本計劃宣布未來核電佔比2成的目標。

相對於節節上升的再生能源佔比,核電佔比從
20182025年都沒有改變,且進度緩慢。在20182022五個年度,從開始的6%,到最後還是6%

大體上日本自民黨政府的擁核態度始終如一,只是核電本身的成本、安全與運轉年限等問題,讓災後推動十年以上的核電,佔比持續偏低在
1成以下,自2018年以來,目標也一直停留在2成(福島核災前曾打算到6成)。

儘管自民黨政府早有擁核動作,但過去減少核電依賴的敘述,還是有保留下來,而在剛發佈的第
7次能源基本計劃裡,這敘述不但刪除,還改成「(和再生能源一起)做最大程度的利用」。

另一方面,從意見投書與去年的眾議院選舉結果來看,核電回歸受到強烈的民意反對。

2024年底第7次能源基本計劃發佈草案之後,到20252月正式定案之前,經濟產業省有一段收集公眾意見的時間,這次收到了創紀錄之多的41412件。

據媒體報導,扣除約佔
1成利用AI複製的意見,大部分反對核電,像是「保留減少核電依賴的敘述」、「盡快解決核廢最終處理問題」等,儘管經濟產業省也承認反對者眾,但沒有多做說明,只表示「會誠摯地收下擔憂核電的聲音。」(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