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突破高溫紀錄的夏天及越發頻繁的致災性強降雨,我們的準備好了嗎?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從七月台灣南部因颱風和西南氣流狹帶大雨致災,當中包括大量房屋損毀、農牧經濟損失和大規模淹水停電,這些事件的發生加上夏季高溫和幾次全台缺水危機,這些都說明了氣候變遷已經不再遙遠,而是確確實實正在發生,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調查時間自2024年11月5日至2024年11月19日,旨在了解台灣社會對氣候變遷的感受,以及對於淨零政策的認知與執行想法,並進一步觀察大眾認知與實際需求之間的差異。
本次民調由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老師、媽媽氣候行動聯盟(MomLoves Taiwan Association)和氣候對策協會(Climate Era Catalyst)共同發起研擬,並與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Center for Survey Research)合作發起《氣候淨零投資法案民意調查》(以下簡稱「本調查」)。
本調查對象為專題中心的『網路調查會員資料庫』18歲以上之會員,並依照臺灣之年齡人口比例抽樣,以線上問卷方式進行調查。當中男女比例相當。職業分布則以「專業人員」(22.8%)、「退休人士」(17.6%)及「服務業與銷售工作人員」(15%)為主,共佔半數以上;其他則分布於「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7.2%)、「家庭主婦/夫」(6.8%)以及「基層技術工與勞力工」(6.3%)等。教育程度方面,大學以上比例逾七成。
▎九成以上民眾在過去20年間有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且半數以上民眾認為在1至五年間生活支出會因氣候變遷增加!
本調查結果顯示,有近98%的受訪者認為過去20年間已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並預期在未來的1至5年間,生活開支會因氣候變遷有顯著增加,包含了夏季高溫衍伸出的高額電費或是氣候異常導致農產價格提高等。而這些生活上的改變加上整體環境意識抬頭,受訪者普遍對政府正在或預計推動的淨零相關政策高度支持,但這份支持會被運用到哪些地方呢?是否真的能符合政策初心往淨零轉型的路上前進?
▎不容忽視的淨零影響力,國際合作、政府協力、個人行動缺一不可
「淨零是指完全不排放任何溫室氣體嗎?」,許多人時常耳聞其名,卻低估了
「淨零」本身可涉及範圍及後續影響之大。近期許多進口大國或產業提出淨零需求,這對產業供應鏈造成龐大的轉型壓力,而此時各國政府需就協助國內產業轉型訂定階段性目標、提供經濟誘因促成轉型;政府也可主動與友邦或盟國提供技術與資源協助及建立合作,強化氣候外交等。從這些作法都可見「淨零政策」的影響層面之廣,且面對整個系統轉型之時,政府角色在當中的重要性。
除了台灣外,氣候變遷也同樣影響著全球各地,各國陸續以「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C以內為目標,提出一套10年的具體行動計畫」提出NDC(國家自主減量目標),由排碳大國提出自主減量目標,除了供其自我審視外,這份計畫對於現在正在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海島國家來說,更是重要的保障。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重新把視角回到我們個人身上,可以發現有許多淨零行動早已悄悄發生!而眾人之力正是推動淨零腳步背後不可或缺的穩健力量!
▎未來9億預算中,八成民眾希望優先投入「老舊電器汰舊換新」
台灣政府預計在2030年前,在淨零轉型部門投入9000億預算,這份預算到底該怎麼用人民才最有感?
在多項政策選項中,如「補助建設光儲設備」、「補助換購電動汽機車」等方向,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補助購置一級能效家電」最具成效。根據經濟部統計,自2019年實施相關補助至2024年3月底,已汰換冷暖氣機810萬台、冰箱282萬台、除濕機179萬台;然而,仍有數百萬台使用超過十年的老舊家電等待更新,短期內確實具備顯著提升家庭能源效率的潛力。
回想你我在過去五年之中,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聽過或是直接藉「汰換補助」政策優惠換掉家中的十年老冰箱,由此可見其群體基數之大,所以影響範圍廣且見效最快。況且,隨著電器的生命週期到尾聲免不了會發生效率不彰、老化故障,置之不理的話,更會成為家中隱形的吃電怪獸!
另外,那些平時難以觸及的能源用戶能否藉由此項政策改善提升居住品質及生活水準?引述《2025淨零公正轉型X台灣能源公平調查》,可知社經弱勢群體容易陷入結構性能源貧窮。依照目前家戶的收入、補助及高達六成為租屋型態,能源支出上如電費、水費與瓦斯費、特別是夏季電價期間等,對社會經濟弱勢者的經濟支出負擔相當高,勢必嚴重排擠生活上其他必須開支。而在政府補助上,也有兩成二的家戶不知道節能補助政策方案,顯示能源補助政策仍須強化溝通,並透過在地輔導或配套補助,降低弱勢族群在汰換過程中「需要自備費用」的門檻。
因此,淨零轉型的投資不應只是宏觀數字上的規劃,更應落實到人民日常生活中,讓節能措施真正減輕家庭負擔,並優先照顧到最脆弱的群體。唯有讓政策兼顧「人民有感」與「弱勢公平」,台灣的淨零之路才能走得穩健而長遠。
然而,汰換曲線終將漸漸趨緩。
我們該如何確保淨零碳排的進程能持續推進,而不停滯不前?
▎「優惠貸款」「信用擔保」突破高成本困局,邁出淨零下一步
本次調查中,在不考慮成本的情境下,發現促使民眾採取氣候行動的兩大因子分別為「政策配套措施的完整性」及「成本(涵蓋有形及無形)」。
在各種氣候行動中,有八成(82%)的民眾會優先採取「用節能家電取代老舊家電」,剩下則是各占五成支持的「用IH爐取代瓦斯爐」(57.4%)及「用熱泵熱水器取代瓦斯熱水器」(55.8%),最後才是「用電動車取代燃油車」(48%)、「住宅隔熱,節能翻修」(46.6%)和「建設屋頂光電」(40.5%)。
當中的「節能家電取代老舊家電」,除了本身規劃完整度及民眾熟悉度都優於其他選項外,生活家電類在所有選想當中更新成本也較低,所以對大眾來說其替換門檻低且所需處理時間較短;相較之下的「住宅隔熱,節能翻修」及「建設屋頂光」這兩個行動,除了需要專業技術支持、仰賴光電業者前期評估及屋頂型光電相關配套措施外,其建設成本也比其他行動高,使整體門檻大大提升。
面對推動初期高成本情況,政府曾經有採取過哪些政策手段因應呢?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聽過由政府和金融機構合作的「優惠貸款」及「信用擔保」方案。
近期的「新青安貸」就是一種政府和與銀行合作的提供優惠貸款的政策;另外政府也會藉由「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替缺乏抵押品或信用不足對象做「信用擔保」,降低銀行放貸風險,增加融資機會,讓大家可以跨過資金不足的門檻。這些手段會針對特定族群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除了彌平經濟狀況落差外,也是推動新政策發展的方法之一。
同時我們在調查中看到多數受訪者希望政府提供「補助金(67.7%)」作為氣候行動的經濟協助,遠遠大於「減稅(23.7%)」和「低息貸款(8.6%)」的。購置完新的節能家電後,後續再撥款補助金對於「低成本」的汰舊政策確實可行,但若是前期購置成本較高的減碳行動,初期資金籌措不易,可能就讓很多人打退堂鼓。
若在下一段的氣候行動中,住宅隔熱修繕、屋頂光電等將成為重要角色,或許上面所提到的「優惠貸款」及「信用擔保」可能是有機會的解方?
在台灣,已有許多團體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克服這種成本較高卻極為重要的氣候淨零行動!「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延伸組織,並選擇「合作社」作為組織型態,由社員出資然後直接參與參與、經營,這些年來集資建置12座公民電廠,總裝置容量1210kWp。即便有龐大社員支持,但也可以從中看見成本及協調溝通角色在這之間的不足。
▎淨零之路遙遙,多管齊下才有效
緊接在汰舊之後,不論是屋頂光電或是住宅隔熱翻修,都會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針對已有節能轉型計畫的小型企業或能源業者等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及「政府信用擔保」等政策工具,可以縮短籌資階段時間,加速淨零腳步;而一般民眾或農業部門更需要政府版ESCO模式支援!政府單位先行負擔早期評估費用及事後媒合施作廠商的成本,完成施作後再從用戶的能源費用差額回收投資金額。在這樣的做法中,大部分的成本及作業流程將交由政府執行,讓個人單位也可以成為推進淨零腳步。
【民調揭露|九成民眾明顯感受氣候變遷,八成盼政府優先補助汰換老舊家電】
面對接連突破高溫紀錄的夏天、愈發頻繁的強降雨與淹水災情,我們準備好了嗎?
氣候變遷不再遙遠,它正在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停電、缺水到物價上漲。
|
🗓 調查概況
由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老師、媽媽氣候行動聯盟(MomLoves Taiwan Association)、氣候對策協會(Climate Era Catalyst)共同發起,並與中研院人社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合作的《氣候淨零投資法案民意調查》,於 2024年11月5日至19日 進行。
📍調查對象為全台18歲以上民眾,共抽樣自中研院網路會員資料庫,以線上問卷方式進行。
|
🌡 九成以上民眾「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
調查顯示,有 98% 的受訪者認為過去20年間已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且有超過半數預期在未來5年內,生活支出將因氣候變遷增加。
常見影響包括:
受訪者普遍支持政府推動淨零政策,但期待政策能更貼近實際生活與需求。
|
🌍 「淨零」不只是減排,更牽動產業與外交
許多民眾誤以為「淨零=不排碳」,實際上它涵蓋能源、產業轉型與國際合作。
調查指出,淨零政策影響層面廣泛:
-
政府需協助企業轉型、提供經濟誘因
-
積極參與國際氣候合作、強化氣候外交
-
建立社會共識,確保轉型過程「公正且公平」
|
💰 9000億預算怎麼用?八成民眾最支持「汰換老舊家電」
政府預計於2030年前投入 9000億 用於淨零轉型。
民調顯示,82% 受訪者希望優先補助「購置一級能效家電」,認為此舉最有效也最有感。
根據經濟部資料,自2019年起已汰換:
-
冷氣/暖氣機 810萬台
-
冰箱 282萬台
-
除濕機 179萬台
但仍有數百萬台老舊家電待更新。若持續推動,將顯著提升家庭能源效率
|
⚡ 弱勢戶陷「能源貧窮」,政策溝通需加強
根據《2025淨零公正轉型×台灣能源公平調查》:
-
六成弱勢家庭為租屋族,能源支出占生活費比例高
-
22% 家戶不清楚節能補助政策
顯示節能政策應更強化地方溝通,並降低弱勢汰換家電門檻,讓政策「兼顧公平與有感」。
|
🏠 下一步:住宅節能翻修與屋頂光電成關鍵
在家電汰換潮之後,調查指出:
-
82% 願意汰換節能家電
-
57% 支持改用IH爐具
-
56% 支持改用熱泵熱水器
-
僅約 40% 願投入屋頂光電或隔熱翻修
高成本行動的推動困難在「資金門檻」。
因此,多數受訪者支持政府提供:
-
💸 補助金(67.7%)
-
💰 減稅(23.7%)
-
🏦 低息貸款(8.6%)
|
🔧 政府與社會可行解方:優惠貸款 × 信用擔保 × 公民合作社
過去政府曾以「優惠貸款」與「信用保證」降低融資門檻;
未來在節能修繕、屋頂光電等高成本領域,也可考慮導入相同機制。
台灣已有民間實例:
「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透過社員出資建置 12 座公民電廠(總容量 1210kWp),
顯示社會參與型能源轉型的潛力與挑戰。
|
🔁 結語
淨零轉型不只是政策目標,更是全民共同的生活工程。
唯有「政府配套 × 企業轉型 × 公民行動」三方並行,
台灣才能在2050淨零之路上穩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