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從2018年開始,每週製作一集「媽盟直播室」專訪短片,邀請國內外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來和大家探討有關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環境、空污、節能、減碳、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安全、核廢處理等等攸關大家安全、健康與福祉的關鍵議題。
2022年度 目前更新至第 52 集
(影片排序為新 → 舊)
Episode 52(點入連結) – 假解方充斥 2050淨零挑戰大
內容:
在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聯合國專家和環保組織認為,有些企業承諾要做到淨零排碳,卻以投資包括植樹等新事業,來抵銷排碳量,不是實際減少碳排放量,這並非真正淨零排碳。另外有些倡議以碳捕捉利用封存來減碳,也都存在爭議。
Episode 51(點入連結) – 大家都標榜淨零:是真減碳還是漂綠?
內容:
今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埃及夏姆錫克召開期間,對於各國部分企業,以投資包括種植樹木等新事業抵銷企業排碳量,達成名義上淨零排碳,而非實際減少碳排放量,聯合國專家小組表示,將制定規定禁止「漂綠」,要求企業在1年內,重新制定淨零承諾,實際執行減碳行動。
Episode 50(點入連結) – 全球125位億萬富翁碳排放量 是普通人「100萬倍」
內容:
Oxfam樂施會最近公布了一份題為《碳億萬富翁: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投資排放量》報告,每位億萬富翁每年的投資,平均排放了300萬噸碳,是財富底層90%人平均排放量的100萬倍以上。研究發現,有14%億萬富翁投資「污染行業」,例如:不可再生能源和水泥等產業。樂施會呼籲各國領導人要揭露和改變大公司和富翁投資者,在氣候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
Episode 49(點入連結) – 確實減碳 台灣才能對國際有幫助!
內容:
每年聯合國氣候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期間,民間團體「看守德國」(Germanwatch )都會發布全球「氣候變遷表現指標」( CCPI index )評比結果,今年台灣的各項指標,溫室氣體排放第 58 名(倒數第 6 )、再生能源發展第 57 名(倒數第 7 )、能源使用第 54 名(倒數第 10),只有能源政策排在第 42 名,總體排名第57名(倒數第7名)。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表示,台灣的氣候政策方向模糊,缺乏具體路徑期程;她呼籲台灣要落實大幅的減低排放,並將台灣經驗傳遞給需要的國家,才是真正的「台灣幫得上忙」(Taiwan Can Help)!
Episode 48(點入連結) – COP27觀察:去碳化是議題焦點!
內容:
已經結束的COP27雖然人們普遍批評締約方會議在向各國施加壓力以加快減排方面,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導致最終文本並未提及逐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過會議期間,無論是在談判會議或是周邊會議,「去碳化」是最提及最多次的議題。台灣想參與因應氣候變遷的國際舞台,就必須更積極減碳。
Episode 47(點入連結) – COP27閉幕 強化減碳落空
內容:
原訂11月18日閉幕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歷經延時的通宵談判,終於在埃及時間20日凌晨4時左右舉行閉幕全體會議。近兩百個與會國家代表同意設立「損失損害基金」,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災難。但這份大會通過的「夏姆錫克實踐計畫」並未強化減碳目標,也未包含淘汰或削減化石燃料,很多與會代表表示失望!
Episode 46(點入連結) – 塑膠生產嚴重衝擊氣候變遷!
內容: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的塑膠,其原料百分之九十是天然氣與石油,提煉與運輸這些化石燃料均會造成大量碳排放。塑膠與石化產業迅速成長,會加速塑膠產品對氣候的負面衝擊,危及全球社群讓暖化保持在升溫1.5°C以下的努力。
Episode 45(點入連結) – 高達六成三的民眾不知道台灣有淨零目標!
內容:
國發會今年三月底發布了「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半年後,媽媽氣候行動聯盟針對台灣社會大眾對於全球暖化導致的氣候變遷危機的認知、感受程度,以及面對氣候變遷危機所需採取行動的迫切感以及意願為何,做了電話民調,結果顯示高達六成三的民眾並不知道台灣有淨零政策;四成八的民眾認為政府在因應氣候變遷的表現不佳!但願意參與倡議要求政府具體作為的只有兩成六的民眾!
Episode 44(點入連結) – COP27備受矚目 卻不被看好
內容:
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即將召開,主辦國埃及將對已開發國家施加壓力,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碳與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但是如何讓已開發國家願意提供足夠的氣候資金,如何建立一套更明確的氣候融資方案,在目前國際衝突升溫的情況下,比起以往更具挑戰!
Episode 43(點入連結) – 北市推循環杯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內容:
台北市的飲料店從今年12月1日起,將不得再使用一次性塑膠杯,改採用紙製容器,或提供循環容器。台北市環保局更努力推動循環杯,採「甲地租乙地還」、「免押金」、「自行借還」方式,結合商圈友善合作店家,共同設置循環杯租還據點、服務,提供消費者方便的環保行動新選擇。
Episode 42(點入連結) – 氣候變遷已逼近臨界點!
內容:
根據最新出版的《Science,科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全球暖化可能即將突破臨界點,這些臨界點包括南極冰層崩塌、北大西洋極地地區海洋環流的崩潰、亞馬遜森林覆蓋率減少等。一旦臨界點被突破,將如同滾雪球般無法停止,更無法被逆轉。
Episode 41(點入連結) – 小心洗衣洗出大量塑膠微粒!
內容:
塑膠微粒已成為嚴重的全球性問題,不只洗面乳使用的去角質塑膠微粒會汙染海洋,目前有 51 噸的塑膠微粒,主要來源竟然是「洗衣服」。專家表示,洗一次衣服會脫落 70 萬到 1,200 萬的超細纖維;估計洗衣服是海洋中 35 % 的塑膠微粒來源,嚴重殘害著海洋生物。
Episode 40(點入連結) – 速食餐飲包裝被查出有大量PFAS有毒化學物質!
內容:
PFAS是一種含氟表面活性劑,因為超長的持久特性又被稱為“萬古不滅的化學品”。歐洲環保團體最近查出,許多知名的國際速食連鎖店的餐飲包裝含有大量的PFAS有毒化學物質。但如果這些連鎖店位在有禁用PFAS的國度裡,他們就會使用沒有PFAS塗層的餐飲包裝。
Episode 39(點入連結) – 台灣超市到處可見一次性塑膠!
內容:
我們可能對超商、超市、量販店的三明治包裝、三角飯糰的透明薄膜、生鮮蔬菜的保麗龍盒、防止髒汙的保鮮膜、一用即棄的透明塑膠袋等等習以為常,但這些一次性塑膠包裝,不僅不可回收、沒有再利用價值,掩埋或焚燒處理後的問題,也是環境的一大考驗。
Episode 38(點入連結) – 聯合國警告:乾旱將是下一個全球危機!
內容: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世界正經歷幾十年來範圍最廣的乾旱,北美洲、歐洲、地中海地區和中國同時遭受迫近紀錄甚至是破紀錄的熱旱影響。全三分之二的歐洲地區,處在乾旱警告之下,可能是歐洲500年來,情況最嚴重的時候。乾旱將影響發電、農業、製造業及旅遊等產業,進一步擾亂已被新冠疫情中斷的供應鏈,推升飽受俄烏戰爭壓力的食品與能源價格。
Episode 37(點入連結) – 俄烏戰爭讓烏克蘭核電廠成了不定時炸彈!
內容:
烏克蘭札波羅傑核電廠是歐洲最大核電廠,俄烏開戰後不久即遭俄軍佔領,隨著戰事升溫,電廠與周邊地區不時遭到砲擊,俄烏兩軍相互指控對方開火,外界一時間難分曲直。札波羅傑核電廠成為不定時炸彈,一旦受攻擊,反應爐發生爐心熔毀之類的嚴重事故,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其鄰國(包括俄羅斯與土耳其)與歐洲各國都將大禍臨頭。
Episode 36(點入連結) – 美國天然氣碳排憑證惹爭議!
內容:
美國有大天然氣製造商自創「貨品排碳量」(Cargo Emission Tags,簡寫CETs)憑證,希望藉「生命週期計算排放量」的憑證,說服歐洲國家頁岩氣是可接受的「乾淨」能源。但研究發現,業者的憑證刻意忽略甲烷洩漏率,真實碳排比燃煤碳廠還嚴重!
Episode 35(點入連結) – 德國經長:對節省天然氣幫助有限 三座核電廠不延役
內容:
面對俄羅斯減少對歐盟天然氣出口,有些人擔心德國是否會因此暫緩今年最後三座核電除役的步伐?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八月底在政府開放日與民眾公開討論時表示,延役核電廠對節省天然氣用量幫助有限,不足以重啟停用核電的辯論,因為大眾對這個議題已經有了共識。等於正式排除延役國內最後3座核電廠來節省天然氣的可能性。
Episode 34 (點入連結) – 美《降低通膨法案》:降低民眾醫療費用、推動乾淨能源、打造公平稅收
內容:
美國國內長達18個月激烈討論的《降低通膨法案》,終於在今年8月7日以51比50票的差距在參議院獲得通過,拜登總統16日簽署入法,計畫通過稅制改革、降低醫療成本、增加清潔能源補貼,大幅降低美國高通膨率。其中包括3690億美元的氣候行動法案,被視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氣候政策法案。
Episode 33(點入連結) – 傳統能源價格飆升 節能熱泵正夯
內容:
今年夏天,全球都出現溫度飆升的現象,冷氣機的需求增高,這將更惡化溫室效應;而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效應是全球能源價格飆漲,歐洲很多國家都擔心今年冬天將很難過。節能熱泵因為從空氣中取放熱,在夏天供冷、冬天供熱,順勢成為當紅商品。
Episode 32(點入連結) – 台灣的天然氣、核電廠不符合歐盟的永續標準!
內容:
歐盟雖然在今年七月份通過在永續分類不排除天然氣、核電,但是嚴格規範天然氣每度電排碳必須在270克以下;核電廠必須是第三世代以上的規格、核廢料必須能處理、意外可控制的燃料⋯等等。台灣目前的天然氣廠、核電廠都不符合這個標準。
Episode 31(點入連結)–電力系統「韌性」比「裝置量」重要!
內容:
因為過冷或或熱導致的電力損壞或中斷,在國際上發生的機率有增加的趨勢。因應氣候變遷及大量綠能併網所造成的運轉挑戰,電網的彈性與韌性的維護顯得格外重要。
Episode 30(點入連結) – 臉書跨國民調:台灣人重視氣候變遷但行動者少!
內容:
臉書(Meta)針對平台上全世界的使用者進行調查,與耶魯大學氣候變遷溝通研究團隊(Yale Program on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共同訪問了全世界192個國家11萬位臉書使用者,針對氣候變遷的了解、以及對於相關政策的態度。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全球暖化的了解與關注排名世界頂尖,但一旦講到實際相關政策與執行,則躊躇不前。
Episode 29(點入連結) – 城市養蜂正是時候!
內容:
自2006年開始,蜂群崩解失調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在許多國家擴散,全球的蜜蜂面臨重大的生存危機,許多重視地球環境生態的人士,開始試著在都市環境推廣飼養蜜蜂。
Episode 28(點入連結) –「損失與破壞」是大難題!
內容:
近200國的談判人員今年6月6日到16日在德國波恩(Bonn)參加聯合國年度氣候談判,為今年11月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做準備。富裕國家曾經承諾到 2020 年,每年1000 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但至今未兌現。面對日益頻繁發生的乾旱、洪水和火災,以及海洋升高的自然災害,“損失和損害”相關融資,是談判各國需要面對的難題。
Episode 27(點入連結) – 化石燃料與永續發展目標水火不容!
內容: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各國對化石燃料的補貼金額大約是花在消滅貧窮項目經費的三倍;在2012年至2018年間的每一年,估計有870萬人死亡因化石燃料污染而早逝。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影響,嚴重影響學童受教育的權益及品質;使用化石燃料加速的氣候變遷,也讓更多的婦女弱勢族群成為極端氣候下的受難者。
Episode 26(點入連結) – 化石燃料破壞所有永續發展目標!
內容: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希望在2030年消除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所有人的繁榮,涉及生物多樣性、工作、健康、不平等和糧食等各種問題和挑戰。但是最新一份報告指出,世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正在阻礙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化石燃料時代應該儘速結束。
Episode 25(點入連結) – 看見台灣 守護家園 人人都可以是齊柏林
內容:
2013年「看見台灣」紀錄片上映,讓許多台灣人深刻感受到台灣的美麗與哀愁。執導的齊柏林導演在籌拍「看見台灣2」的過程中,不幸因飛機失事過世。為完成齊柏林未竟的心願,一年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以環境教育、數位典藏,留下台灣土地的紀錄;並鼓勵、培育年輕世代更多影像創作新秀,投身拍攝環境紀錄片的志業,為台灣尋找下一個齊柏林。
Episode 24(點入連結) – 土壤裡的塑膠微粒 藏著不可忽略的危害!
內容:
過去十年當中,塑膠微粒在環境當中的擴散已經越來越明顯了。除了海洋環境,河川與土壤的塑膠微粒也持續被發現。土壤裡的塑膠微粒來源很多,包括肥料、農藥、土壤改良劑等等。而最讓人擔心的是,全球到底有多少量的塑膠微粒用在農業土壤裡,其實沒有答案。
Episode 23(點入連結) – 俄羅斯以能源勒索 全球物價齊漲!
內容:
俄烏戰事還在持續中,其中俄羅斯為天然氣出產大國,歐洲各國雖對俄制裁,但也面臨俄國斷天然氣的能源風險。歐盟五月下旬公布了「REPowerEU」計畫,透過節能、多樣化供應、加速推出再生能源、減少工業和運輸中的化石燃料、精明投資等五大項,希望快速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和快速推進綠色轉型。
Episode 22(點入連結) – 全球探捕捉封存效益被高估!
內容:
國際上對於2030年之後的減碳,很多國家寄希望於碳捕捉封存再利用的技術。不過目前已經實際進行加上興建、規劃中的碳捕捉封存計畫,總計只能減少全球0.25%的碳排,而且不少捕捉碳的效果是被高估的。在寄希望於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技術之餘,腳踏實地的減碳比較重要。
Episode 21(點入連結) – 淨零?碳中和?真的減碳嗎?
內容:
隨著多國元首協議簽署「2050淨零目標」,「淨零」、「碳中和」、「負碳排」成為熱門名詞。「淨零」不等同「零碳排」;「碳中和」抵銷的是別人過去減的碳;「負碳排」技術還在發展中;因此英國標準協會「PAS 2060國際碳中和宣告標準」建議,重點仍在於轉型採用低碳排的營運模式,才是真正的永續之道。
Episode 20(點入連結) – 台灣2050淨零目標 需要120分的努力!
內容:
台灣終於在今年地球日之前,提出2050淨零碳排的路徑規劃,比起過往增加了許多具體的政策承諾,也首次規劃了9年8800億元的「臺灣首份氣候預算」。但針對2030年減量目標,目前仍以年底前會提出為回應,未討論原訂2030減20%之目標,顯不符合整體淨零路徑。
Episode 19(點入連結) – IPCCWG3報告爭議多 落實執行有困難!
內容:
比預定時間晚三天才達成共識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工作小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雖是妥協後的結果,但仍存有爭議,例如排放計算的基準年、「已開發」「開發中」名詞、情境模式、氣候財務負擔、未來除碳技術比例等等;這些爭議極可能影響真正執行的成效。
Episode 18(點入連結) – IPCCWG3報告:深度減碳 立即行動!
內容: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工作組今年四月發布最新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氣候變遷2022:氣候變遷的減緩》,科學家們疾呼各國要即刻行動,才有機會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這份報告預估,如果採用成本低於1噸100美元的減碳措施,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可降至2019年排放量的一半,對GDP的影響也僅較基準情境約低0.04-0.09個百分點,顯示減碳對經濟的影響很小,且整體而言效益大於成本。
Episode 17 (點入連結) – 核電廠可能有僞劣可疑零件 安全存疑
內容:
美國核管會今年二月發表報告,提醒核電廠內偽劣可疑的機組零件泛濫。能源部人員更指出,去年美國境內100多件大大小小的核電廠意外,可能是機組零件出問題,這些零件不是原廠正品。歐盟跟亞洲韓國也陸續有相同案例發生。
Episode 16(點入連結) – 南北極同時出現罕見高溫!
內容:
本來應該「季節相反」的南北極在今年三月份分別比常年同期平均溫度超出30℃至40℃,部分地區且打破了高溫紀錄,令科學家感到震驚。專家認為季節相反的南北兩極同達高溫,完全顛覆了學界對極地氣候系統的預期,事非尋常。
Episode 15(點入連結) – 碳交易、碳抵換真的可以實質減碳、邁向淨零?
內容:
淨零碳排的風潮正席捲全球,但其實不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不可能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零,達成目標的方式就是採用所謂的碳交易、抵換,替代性抵銷排放的二氧化碳。但目前全球沒有完善的相關法規和交易機制,有專家警告,市場上越炒越熱的碳補償,恐怕淪為環保洗白的工具。
Episode 14(點入連結) – 電動車既減碳又儲能!
內容:
台灣2050淨零路徑規劃中,2040年市售的機車、汽車都將全部是電動的。質疑者認為,電動車真的比較減排嗎?國際研究指出,目前電動機車確實比燃油機車節能;而電動汽車的技術還一直發展中,將來效能一定超越燃油車。而更重要的是電動車、電動機車都具儲能功能,是將來電網穩定的重要支柱。
Episode 13(點入連結) – 具全球法律約束力的“減塑協議”2024年上路!
內容:
全球每年大約生產4億噸的塑膠,40%都只使用一次,只有不到10%的塑膠會回收再生,高達四分之三的塑膠最終進入垃圾場,1100萬噸流入海洋,造成超過800種海洋和沿海物種會因為攝入塑料、或因纏繞和其他危險而受到傷害;世界自然基金會更估計,全球海洋塑膠汙染到了2050年會增長四倍。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 5.2)今年三月通過一項歷史性的決議,將在2024年底前敲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塑協議”。
Episode 12(點入連結) – 全球破壞環境的補貼高達1.8兆美金!
內容:
各國雖然都聲稱要全力減碳,但既有政策裡,卻仍存在許多補貼化石燃料、開發森林農作、開發水庫破壞棲地等破壞環境、增加碳排的各項補貼,據統計高達1.8兆美金。而全球前60大銀行投資化石燃料或其他有害環境的開發金額,更高達3.8兆美金,無異於是氣候混亂的幫兇!
Episode 11(點入連結) – IPCC最新報告:比想像還要糟!
內容: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年最新報告:「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指出,全球目前有約33至36億人正處於對氣候變化「高度脆弱」的狀態,2040年之前全球升溫幅度可能達攝氏1.5度,暖化程度越高,氣候風險就越高,將會對人類和生態系統構成多重威脅。
Episode 10(點入連結) – 高階核廢料是可怕的未爆彈!
內容:
無論是俄羅斯攻擊、佔領烏克蘭的核電廠,或是日本福島核災,在在驗證了核電廠在戰爭、天災的脆弱性及高危險性。這當中,使用過的燃料棒,更是讓人擔心害怕的未爆彈!目前台灣三座核電廠,有著五倍甚至十倍於福島電廠的用過燃料棒,仍放在水池裡,無處可去,台灣甚至沒有高階核廢的處置條例。緊迫的危險,令人擔憂。
Episode 9(點入連結) – 重工業淨零 繳碳費還是力行減碳?
內容:
環保署打算以收碳費的方式,來督促產業減碳。但碳費如何課?學問很大。碳費太低,產業寧可繳費,不會有減碳的決心,但產品輸出到他國時,就可能被課邊境碳稅;本國碳費高於產業自己減碳的成本,產業才會覺得划算,而實際去減碳。
Episode 8(點入連結) – 台灣運輸淨零 禁售燃油車應立目標年! 內容:
運具電動化是國際各國在交通運輸淨零政策上,最大的共識。歐盟明訂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規範,也有國家提出要更早在2030、2025禁售燃油車。台灣過去也曾宣示過禁售燃油車的時程,但因油車業者反對而暫緩;面臨國際減碳的趨勢,現在不可避免一定得提出禁售年限了!
Episode 7(點入連結) – 合格≠沒輻射 敏感族群應避開
內容:
行政院宣布將開放福島等五縣市的食品進口,而且將逐批檢驗。但是其他縣市進口的食品,取消了一些縣市必須附輻射證明要求,同時也將改抽驗而不是逐批檢驗。專家呼籲:檢驗合格不代表沒有輻射,嬰幼兒、青少年、孕婦等敏感族群,應避開有輻射疑慮的食品。
Episode 6(點入連結) – 2030減碳靠核融合?技術還待突破!
內容:
因為減碳不容易,有些國家希望未來可以借助核融合這種新核電。「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Joint European Torus,JET)近日利用核融合技術,成功產生59百萬焦耳(megajoule)的能量持續5秒,是同裝置25年前所創世界紀錄的2倍多。目前這項實驗的能源輸出值不大,而且費用昂貴。但研究核融合技術的科學家們希望可以繼續突破,接下來從5秒到維持5分鐘、5小時、甚至更久。
Episode 5(點入連結) – 靠核電減碳? 太慢又太貴!
內容:
因為使用化石燃料做為主要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導致氣候暖化,全球目前面臨嚴峻的減碳壓力,有人覺得如果再生能源發展來不及,可能要靠核電。但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現有核電發電只佔全球總能源供應的1.67%,對減碳的貢獻非常有限。如果要發展新核電,不僅有技術的問題,費用也非常昂貴!
Episode 4(點入連結) – 奉茶app:減碳永續 從減少瓶裝水開始!
內容:
台灣一年消耗的瓶裝水高達10億瓶,但其實很多人願意自己帶環保水杯(瓶),卻苦於不知道可以在哪裡找到水喝。現在有社企研發了「奉茶app」,讓純粹想喝水的人,可以在地圖上找到有免費水的裝置地點,輕鬆的喝到水,還能減碳、減塑,從生活裡實踐環境永續。
Episode 3(點入連結) – 全球甲烷承諾:未來十年減少30%排放量
內容:
甲烷的增溫潛勢用20年期來看的話是二氧化碳的84倍,而且逐年增加速度快。所以去年COP26會議,在美國與歐盟聯手倡議下,105個國家簽署承諾,宣示未來十年要減少30%的甲烷排放量,以減緩氣候危機。但很遺憾,全球十大排放國中,中國、俄羅斯、印度與伊朗並未加入,畜牧業及產煤大國澳洲也未加入。
Episode 2(點入連結) – 城市喊淨零 措施待落實
內容:
因應國際競逐淨零的壓力,台灣目前正在修法的溫管法,也將正式將2050淨零入法。部分城市也喊出2050淨零的目標,但極少數有具體的盤點與對應措施。如何讓城市具備更多能量去推淨零,需要中央更多授權。
Episode 1 (點入連結) – 2022年能源轉型挑戰:溫管法修法迫在眉睫
內容:
2021年的公投,在能源議題方面,暫時結束了核四啟封以及三接興建的爭議。但是全球減碳的壓力,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如何儘速完成溫管法修法,以確立2050淨零排放路徑,益發顯得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