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麼看待世界首富們對於能源轉型的意見 FEBRUARY 19, 2021 能源萬象 關鍵字 : 首富、世界、比爾蓋茲、馬斯克、特斯拉、核能、綠能 ※封面圖片來源 應該怎麼看待世界首富們對於能源轉型的意見 文/Tony Yen (媽盟特約撰述) 最近很碰巧地,世界兩位前任首富-比爾蓋茲和馬斯克都針對能源轉型和氣候政策,做出一定程度的意見表述。由於兩位富豪具有的財富和聲量非常人能比擬,其意見也對於全球能源轉型能否順利進行,有重要的影響。我們今天來簡單分析兩位富豪對於能源轉型政策論述的正確性和他們各自的社群影響。 比爾蓋茲:下對診斷、開錯藥方 先從近日打算出書的比爾蓋茲說起。我看了一些書評(最完整的可以參考https://nyti.ms/3qpzfpI),這本闡述比爾蓋茲對氣候變遷和能源轉型看法的新書其實是舊酒裝新瓶,不脫過去幾年比爾蓋茲一貫的立場(在2015年即有人討論過比爾蓋茲各種論述的問題,詳見https://bit.ly/3bgFZju)。比爾蓋茲雖然很重視人為氣候變遷的議題,但他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悲觀式的科技樂觀主義」來看待這個世紀問題:在蓋茲眼中,人為氣候變遷將能完全以科技解決,只是使用的主要科技並不是已經存在的風能、太陽能等技術。所以比爾蓋茲的論述橫豎離不開一種「關鍵變革尚待某種科技突破」的思維,不論這種科技突破指的是地球工程、碳捕捉、還是先進核能。 這造成甚麼結果?比爾蓋茲雖然真正地意識到人類本世紀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能盡快達成淨零碳排,對於這個問題他開出的藥方卻錯得離譜。其一錯誤在於一面嘲諷以推廣再生能源發展的綠色新政等計畫不可行、是在推銷幻想(可見https://bit.ly/3rZ49Wk),一面卻提出與推廣綠能相比更像是幻想的各種尚不存在、遑論量產的技術做為替代方案。其二且更致命的錯誤在於將氣候與能源議題扁平化成為單純的科技問題,而忽略解決此世紀問題中不可能避開的政治、經濟等等面向的權力角力。 不論是從技術選項還是切向面相來看,比爾蓋茲的問題,顯然是一種比例性和優先順位的失衡。而做為世界前首富的聲量和曝光度,這些偏好上的失衡,會在全球尺度讓相關的社會討論嚴重失焦,這是他對解決氣候問題過程中最大的隱憂(比如說天下一篇對比爾蓋茲的專訪,一場關於解決氣候變遷的討論,綠能竟然可以被當成不成熟的配角討論,而通篇反而把核能的使用當成必要的突破,完全本末倒置......參見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7849)。 比爾蓋茲再怎麼頻繁搭乘他的私人噴射機,種種個人行為的氣候效應就算遠大於常人,也不會是決定氣候問題能否被解決的關鍵,但如果某個國家的社會或政府看到他的新書後,覺得「綠能是丑角、先進核能才是真正的希望」,那麼一場不可逆的決策災難就很有可能發生。 馬斯克:碳稅為氣候政策的必須 另一方面,以電池、電動車聞名於是的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顯然對於氣候議題的政經要素有比較好的理解。近日有新聞便揭露,馬斯克在拜登政府還沒就任前,就曾向他們建議應該課徵碳稅。 誠然,碳定價有不同選項,碳稅只是其中一種工具,重要的是馬斯克具有「處理氣候議題必須要有對應的政經工具」這樣的認知,這是在討論永續議題時許多富豪們最常忽略的面向。而特斯拉的支持者對於能源轉型的核心工作顯然也有比比爾蓋茲更正確的理解;他們大多充分認知到風能和光能在氣候問題解方的核心地位,也明白他們使用的電動車和儲能是協助綠能加速發展的重要技術(Clean Technica網站是這個社群最重要的代表,可參見https://bit.ly/3jVz570)。這些技術的加速推廣,固然科技研發的腳色不可磨滅,但怎麼樣將技術普及等等接地的操作面工作,才是不能忽略的眉角;在我看來,一個能透過增大一般客戶而加速的技術推廣模式,才是轉型過程中比較有意義的做法,因此在社群影響力上,特斯拉這種使用者有感的推廣方法,替能源轉型立下一種較可學習效法的案例。 當然,馬斯克也不是只把事業核心放在對能源轉型有益的事業上;比如他殖民火星的計畫和對於比特幣的過度熱衷,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種優先順位失衡的現象。但至少我們在討論馬斯克的航太產業時,不會有人把它視為能源轉型或氣候問題的核心解方;就這個面向上馬斯克的航太「副業」對於能源轉型討論上失焦的潛在危害,可以說相較比爾蓋茲的先進核能「主業」小很多。 學界專家怎麼看待能源轉型? 相較於鉅額身家押注特定產業的富豪們,關於哪種能源轉型路徑才是處理氣候議題或其他傳統能源帶來的問題中最適當的,或許尋求相關領域獨立研究專家的意見會有更清楚的理解。 農曆新年前夕,知名的能源轉型學者專家,諸如100%再生能源模擬的專家Mark Z Jacobson和Christian Breyer、德國綠能躉購制度之父Hans-Josef Fell等人主推的一份關於全球尺度上推動100%再生能源策略的共同聲明,就是一份再清楚的典範性文件。 這份共同聲明中,明白說明能源轉型科學界中日益清晰的事實:100%再生能源的系統不僅技術面可行、長遠來看成本也會低於幫括傳統能源的系統。而達成這樣目標真正且關鍵的阻礙,一直以來就都是政治意志的充足與否。 或許關於能源和氣候議題,與其一股腦地將鎂光燈聚焦在前世界首富身上,聽他為自己的瀕危核能投資宣傳籌款(注),我們更應該把麥克風移給那些對這個領域有真正了解的專家們。 (注:比爾蓋茲投資的TerraPower在推行其旗艦專案行波反應爐計畫時,本欲從中資尋求金主,告吹後目前改向美國能源部索求贊助。這裡我們不得不吐槽一下一些引比爾蓋茲之言論斷核能復興的說法,試想,一項技術如果昂貴到連世界前首富投資後都還需要政府贊助才能開始研發,距離商轉怎不會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