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韓住宅能效比較—淺談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上)
文:宋瑞文/媽盟特約撰述
近日政府舉辦「第三期六大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公聽會」,從能源、製造、住商等六大部門個別討論,廣徵各方意見,吸引不少關心環境的團體與民眾參加。
由於住商部門是一般民眾的生活環境,也是最容易感受到減碳、節電政策的部分,特別是建築能效,還關係到民眾的健康。以下就以住宅的建築能效(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標準)為主題,參照外國的他山之石,認識台灣政府著力之處以及還能再進步的地方。
「第三期能源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公聽會,提供「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草案)」及其簡報(本文簡稱住商減碳草案),對於住商部門減碳,提出「老舊老宅及社會住宅低碳淨零」、「擴大建築能效改善」、「智慧淨零雙軸轉型」等七大推動策略。

*圖說:住商部門減碳第二推動策略的「擴大建築能效改善」部分,從上而下分別是既有建築、公有既有建築,與新建建築,
除太陽光電外,簡報看不到住宅節能性能義務。(來源:環境部)
台日韓住宅節能義務比較
綜觀這七大推動策略,除了太陽光電有強制的字眼,其他多為帶動、推動、評估、強化、示範、推廣、自主等非強制措施,簡單地說,在私有住宅部分(註),沒有節能性能的義務(下圖)。
相對於此,韓國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陸續推進住宅等建築的節能義務。2011年之前,50戶以上的新建公寓負有節能性能義務;2012年開始,擴大到樓地板面積500平方公尺以上的新建住宅與建築(資料來源:日本建築學會技術報告集第19卷第41號)。
此後持續強化規範。2025年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上或超過30戶之私有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2030年,總建築面積500平方公尺以上之私有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
這裡所謂的零耗能建築第5級,是指建築物在取得能效等級「第1++級」或「第1+++級」的前提下,因額外建置再生能源設施而達成能源自給率20%-40%,且有安裝建築能源管理系統或遠端電子儀表者。(資料來源:韓國低碳建築相關法制之研析)

*圖說:零能源消費房屋ZEH(zero energy house),簡單地說,是指能源消費量減去太陽能發電量近於零(圖右),
不需要多買電。來源:エコ発電本舗。
除了南韓,日本早在2014年的第4次能源基本計劃,即規劃了關於零能源消費房屋ZEH(上圖)要如何「普及」的各種進程,像是確立定義、低成本化技術、新建公共建築率先採用等(下圖)。

*圖說:依照2014年第4次能源基本計劃,2015年日本政府舉辦ZEH長程路徑圖審議委員會,
圖片即為同年年底公佈的ZEH長程路徑圖。(來源:經產省)
在義務性的要求下,在2019年達成大型建商新建獨棟客製住宅半數以上為ZEH的成績。2022年,建築節能法修正通過,規定2025年,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須滿足一定的節能性能。2030年,根據第6次能源基本計劃,2030年新建住宅負有節能性能需達「ZEH水準」(節能2成以上)的義務,2030新建獨棟住宅6成需安裝太陽能板。
推廣減碳建築的利器
在台灣住商減碳草案裡,提及社會住宅時寫道,「透過公部門示範,鼓勵民間建築業界跟進」,但是,打算吸引多少民間建築業界跟進?或者說,有什麼機制可以讓社會了解,有多少民間建築業界跟進?民眾如何找到有能力興建淨零住宅或零能源消費房屋的建商?這或許可以參考日本的做法(待續)。
*註: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宅,自112年起率先全面導入能效1級以上(節能5成)的規劃設計;地方興建社宅,預定自114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預計115年,公有新建建築物可全面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來源:內政部)其他參考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