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世界最大規模地層變動帶 三百位日本地科學者反對核廢深埋

核能議題

位處世界最大規模地層變動帶 三百位日本地科學者反對核廢深埋


文/宋瑞文(媽盟特約撰述)

1030日,日本新潟大學名譽教授赤井純治等人,代表300名共同連署的日本地球科學專家,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反對現在正在進行的核廢地層處置計劃。這項行動再次突顯了核廢處理的困難,連帶讓中文媒體也廣為報導

這份聲明匯集諸多日本學者專家,除了赤井純治之外,發起人還包括,前茨城大学地質學者天野一男、前北海道大學地球行星科學教授在田一則等數十位地科學者。

*300位日本地科學者反對高階核廢地層處分的聲明標題:
日本地層的變動帶是世界最大規模,沒有適合核廢做地層處分。(來源


聲明標題為:「日本地層的變動帶是世界最大規模,沒有適合核廢做地層處分(深埋於地下)的地方——中止現在的地層處份計劃,設置檢討機關。(上圖)」

聲明寫道,高階核廢料的輻射強度,要衰變到跟自然鈾礦一樣的話,要十萬年的時間。衰變的這十萬年期間,日本政府打算埋到地下
300公尺以下的深處。

*日本高階核廢「地層處分」示意圖,將高階核廢埋入地下300公尺深的深處。
(來源:Nuclear Was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Japan


「可是,被叫做『地震國』、『火山國』的日本,有能夠安全埋設的地方嗎?我們這群地科學者,基於研究、技術與教育的立場,要求徹底修正地層處分政策。」

日本政府聲稱,因應地質條件,能夠以「人工屏蔽設計」,安全地包覆高階核廢料(使用過的核燃料棒)。所謂「人工屏蔽設計」是指,用直徑
40公分、高130公分的玻璃固化體,把使用過的核燃料棒封入,再包覆20公分厚的金屬,與70公分厚的皂土(Bentonite)。參見下圖。

*「人工屏蔽設計」構造,玻璃固化、封入金屬、包覆皂土,埋入地層深處。
(來源:Nuclear Was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Japan


當初製作的這個玻璃固化體,其放射線的強度非常高,人類在距離公尺處待數十秒即能致死。原本政府計劃要在地下300公尺深處,存放4萬個這樣的固化體。「可是,人工屏蔽設計的安全性還在實驗階段,要保持高階核廢在安定的狀態,不過是一種假說。」

目前世界上只有芬蘭正在建設高階核廢處理場,丹麥則決定要建設。北歐的地質條件,是幾乎不會發生地震的安定陸塊。相對於此,日本則是火山地震頻仍的變動帶。日本採用跟北歐一樣的地層處分,說人工屏蔽設計可以保障安全,是不可能的。

日本因為處於各大板塊交界,作用力巨大而複雜,上部地殼因地震而扭曲,出現活斷層。即便沒有活斷層,也經常有大地震。舉例來說,
2018年的北海道胆振東部地震,其活斷層深達離地20-40公里的上部地函。

如果這樣的地震直接衝擊高階核廢處理場,人工屏蔽發生龜裂,放射性物質將會隨著地下水,沿著周圍岩盤的無數裂縫與斷層洩漏出來。

以日本列島的地質條件,要預測未來十萬年間,岩盤因地殼變動而導致的脆弱程度,與深層地下水的狀況,然後具體選定高階核廢料處理場,就現狀而言是不可能的。

隸屬於內閣府的特別機關日本學術會議,在
2012年對原子力委員會表示,關於超長期(十萬年)核廢儲存的安全性與危險性要怎麼處理,就目前科學的知識來看,是有界限的。

先前經濟產業省為了推動高階核廢地層處分,發表一份標榜科學的日本地質地圖。

聲明新聞見報後,日本地理學會専門地域調査士(
Certified senior regional researcher)廣瀬俊介回顧他對這份地圖的評論:「我認為就真正的科學意義上來說,這份地圖等於什麼都沒說明。我的解讀是,這份地圖是用來混亂市民的認知用的。」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