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的「核電回歸」,因為罔顧民意而成為去年執政黨敗選原因之一,加上核電廠事故不斷,今年的參議院選舉,恐怕也不樂觀。
2025年2月第7次能源基本計劃定案,遭批評輕視國民。同年3月媒體披露,政府先前向核電廠周邊地方徵詢核災避難計劃意見,最後只給出空口無憑的回應。
《地球燒緩慢》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於podcast頻道推出的節目。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在2022年正式改名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希望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如氣候變遷、能源政策,特別是氣候行動!
福島核災與廣島原爆,時常在汙染量上做對比。2011年8月,經濟産業省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發表數據,單純計算福島核災放出的銫137,為廣島原爆的168.5倍。碘131為2.5倍。據2012年5月報導,東京電力修正數據,福島核災放射性銫放出量,相當於4023顆廣島原子彈,也是車諾比核災的4倍多。
一直到六月,淨零列車將開到全台各地的校園,和不同年齡層的同學們分享更多淨零知識!
一位在廣島原爆當時,只有11歲的男孩回憶道:「我的母親全身燒傷,連頭髮也是,這樣穿著燈籠褲的她,像是不存在這個世間的事物。她顧慮著我的安危,總算是回到了家。當時我的臉腫到眼睛都看不到。
這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第二次參與擺攤!很開心能受邀參加由政大永續社與學生會共同舉辦的穀雨市集,這場聚焦於植物性飲食與永續行動的活動!
台灣碩果僅存,仍在運轉的核三廠2號機,於2025年5月中屆滿40年,即將正式除役,台灣也將進入「非核家園」。在野黨立委為了核三廠延役,陸續提出九個《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企圖變更原有核電廠換照期限:由必須在「運轉期限屆滿前5至15年提出申請」,改為「執照有效期限屆滿前1個月至6個月內提出」或僅需於「期效屆滿前提出」。
2019年3月8日,《科學報告》期刊的編輯告知宇都宮聰等幾位論文作者,他們拒絕了論文 — 在經過同儕審查並接受的兩年之後...
2016年6月,最重要的地球化學國際會議 Goldschmidt 大會在橫濱市舉行,九州大學的環境放射化學家宇都宮聰受邀做大會演講,他提及關於東京空氣濾網樣本的研究,在大會受到廣泛關注甚至報導。
日本政府對再生能源的預期目標屢屢拉升,這次則是商用太陽能提早6年成為最便宜電源。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仍然在輕視民意的批評下,推動成本無上限的核電。
日本政府在2025年2月18日,決定了第7次基本能源計畫。預計2040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將提高到40%至50%,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這也是日本近十年來再生能源發展不斷成長,官方預計目標屢屢上升的結果。
今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由召委國民黨立委葛如鈞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集環團同步在立法院外舉辦記者會,呼籲立委不應無視核安風險,迴避爭議與實質討論,依賴人數優勢送出委員會,將嚴正警告國民黨與民眾黨若草率修法,將造成核安破洞,使全民承擔核災風險。
媽盟到大港開唱 NGO 村和大家喝茶啦!我們不只來談氣候,還請大家喝茶,一起來最台式的「港」式飲茶,聊聊未來!
在福島核災後發現的不溶性的銫富微粒(以銫-137為主,另含有其他許多放射性物質),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然而,一篇關於東京銫富微粒污染的論文,遭遇壓力而被期刊拒絕。
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時,出現了過往核災沒看過的、富含放射性銫的放射性微粒子(以銫-137為主,另含有其他許多放射性物質),由於它不溶於水,和過去認知的放射性銫不同,過往對內部器官被曝劑量的評估也不再適用,為人體帶來未知的健康風險。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於311福島核災週年召開聯合記者會,除了強調勿忘福島核災教訓,還要請在野黨回答社會大眾,為何只要核電不顧核安? 呼籲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應先排入核安三法、核廢選址法,讓台灣的核電安全標準與先進國家對齊,解決核廢料爭議,才有資格談是否繼續使用核電。